“紮人偶”,這就是典型的模仿巫術。
再來說說巫術的第二種原理:交感。
所謂交感,就是古人相信兩件接觸過的物品,往往存在著的聯係,即便分開了,也依然能夠互相感應。
交感巫術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降頭術中有時會用到中降者的頭發、指甲等物,就是因為降頭師認為毛發與身體互相感應,傷害一個人的頭發、也能同時傷害一個人的身體。
“模仿”和“交感”,是遠古人類對自然規律的曲解、對思維原則的誤用。
大家也不要笑話古人愚昧,即使是現在,人們的許多固有觀念中都還有著遠古“巫術原理”的殘留。
“以形補形,吃啥補啥”(模仿巫術)
“死人用過的東西不吉利”(交感巫術)
好了,題外話不多談,繼續開始講“巫蠱術”
繼弗雷澤提出這兩大種類的巫術之後。
中國民俗學者高國藩《中國巫術通史》在模仿巫術和交感巫術的基礎上,又加了兩種巫術:抵抗巫術和蠱道巫術。
一本很好的研究中國俗文化的專著,推薦對巫術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買來看看
反抗巫術簡單來說就是古人認為“物有靈性”,有的物品具有招邪的作用,有的則具有辟邪的作用,能夠反抗甚至扭轉吉凶,比如護身符、各種驅邪術....這些都是反抗巫術的體現。
重點來說說“蠱道巫術”。
“蠱道”,顧名思義,就是以一種以“蠱”為核心的巫術。
何為蠱?
《說文解字》:“蠱,腹中蟲也。”
《春秋傳》曰:“皿蟲為蠱,晦淫之所生也”
簡單來說,“蠱,就是一種能招致災害的毒蟲。”
不過,蠱蟲的“蟲”並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昆蟲”,而是泛指一切具有蠱毒性質的、能給人帶來傷害的生物。主要有毒蟲蠱、動物蠱和植物蠱這三類。(某些特殊情況下,死物以及非生物也可以用來做蠱,比如蛇的屍粉、人身上的腫瘤、結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