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到手了就好,沒有發生什麼愚蠢的問題吧?”
“大王,發生了一些,縣令不懂耕種,從而出現的問題。”
“那那個縣令呢?”
“被人刺死了。”
“善,誰殺的?記得賞他點官職。”
嬴政點點頭,這樣的傻叉能夠當上官職真的是有些人的失職。
不過既然已經被殺了,他就也懶得追究了。
“大王,是當地的民眾自發聚集起來,共同殺死了縣令。”
“好!通報一下,給當地賞十頭耕牛,發報至全境,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情。”
“大王可是準備將其立為標杆?”
“為何不可呢?畢竟,若有民反,則定然是縣長有誤。”
“那若是,有心人於其中鼓動,又該如何?”
“查,查出來之後,所有人員,全去修渠,當苦力。畢竟修渠還是蠻缺人的,你說呢?”
“善。”
李斯點點頭,其實他對於煽風點火這件事情的看法,是很有意思的。
如果是大家都吃不上飯了,那麼煽風點火就很可能會成功。
但是像現在,秦王大力主推農耕,人人都有田種,還能吃得起飯。
煽風點火真的沒啥大用,自古以來隻有農民吃不了飯,進是死,退也是死的時候。
至於其餘時候,他們是吃飽了撐的和你去造反?
造反不要人命?
所以這件事,推而廣之,自然還是有好處的。
也給下麵的縣長們提個醒,亂搞的話,可是會出大事的。
至於招攬野人這件事,嬴政從來不急。
至於為什麼不急,那還得從商鞅城門立木開始說起,自從那時候開始,秦國的律法就有了強大的約束力。
幾乎隻要是說出來的東西,那就必然會執行。
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國家公信力拉滿,所以嬴政絲毫不懷疑到時候會招攬不到野人。
最多也就是需要找點人去給他們解釋一下,嗯,這些都是真的。
除此之外,倒也就沒有別的事情了。
不過,秦國沒有啥大事,不代表趙國沒有。
趙偃和郭開這兩個兄弟,你說他們蠢呢,他們還是有點腦子的。
不得不承認,郭開這個人,雖然治國上沒啥大用,但是搞起小動作來那真的是一套一套的。
收買人心,威逼利誘,真的是信手拈來,就連趙王身邊的近侍都能被他們拿錢買通。說以好處。
隻能說,在這個時間段裏麵,郭開和趙偃幾乎是利用他們的身份,將趙王身邊能夠買通的人。
全都買通了。
是的,身份,大王之子。
整個邯鄲城內,唯一的大王的兒子。
因為趙佾還在鹹陽,因此隻要趙偃親自開口,訴說登上過王位之後的好處。
幾乎很少有人能夠抵抗。
寺人,宮女,無非就是過不下去日子的人,才選擇進入其中。
當今大王已經是命若遊絲,為了自己的後路,跟著這位看起來就有很大機會的公子,又何嚐不可呢?
所以說,就是這麼的簡單,以至於,即便是廉頗,李牧都在。
但毛遂尚有把柄的情況下。
趙偃,硬是偽造了一份詔書。
在趙王丹死了之後,宣布自己登上王位。
雖然位置有些不穩,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真的做到了。
而趙王換人這樣的大事,自然是激起了許多國家的想法,連鎖反應之下。
燕國,自然是想的最多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