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當然是有些忍不住如此開口。
他知道,當下的秦國,雖然耕種之風盛行,但是秦王並非是不想出兵。
而是想以王道進行征服。
但以秦王之聰慧,如此的良機,又怎麼能夠輕易的錯失。
燕太子已經開口,甚至連冬兒也如此說。
那麼很有可能,嬴政願意在此刻出兵,秦燕夾擊趙國,不要說趙王偃了,就是趙王丹來,恐怕也是力有未逮。
“大王,此刻正是出兵之良機,正如燕太子所言,當下趙國,看似盛強,實則羸弱,一旦出兵,定可以雷霆之勢掃滅趙國,如此一來,趙國既滅,韓國定然也是囊中之物。”
李斯就是這麼覺得的,他和呂不韋的想法完全不一樣,呂不韋覺得凡事應當緩緩圖之。
而不是應該如此的暴烈,暴烈之下,難免根基不穩。
就連嬴政也是這樣想的,其餘人看不清楚,嬴政還是明白的。
根基一定要厚實,根基若是不厚,那麼即便是一統天下,也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
嬴政看了一眼李斯。
當下,燕丹已經有些按捺不住他內心之中的激動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燕國也可以擺脫弱國的名號,他能夠創立的功績,絕對不下於他的祖先。
燕昭王。
“相邦,你覺得呢?”
嬴政開口問了一句呂不韋。
冬兒的話,嬴政聽了,但是他也知道,即便是自己不出兵,冬兒也不會對自己有任何的怨言。
她對於自己,向來是抱有百分之百的信任的。
而呂不韋和王綰,也不會背棄自己,隻要自己不對他們下殺手,那麼他們就永遠會是自己的人。
至於李斯。
同樣,既然他的願望是天下一統,那麼能夠做到天下一統的人,隻有他嬴政。
李斯,也不行。
或許在原本的曆史上,李斯能夠占據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現在,即便他去到了其他的國家,也不會是秦國的對手了。
看清楚了這一點,李斯自然也不會離秦國而去了。
呂不韋不慌不忙,見問道了自己,便咳嗽了一聲說道。
“大王!臣以為此時出兵,不妥。”
燕丹的笑容凝固了一下。
“敢問丞相,有何不妥之處?”
“既然燕太子如此聞起來,那麼,老夫也就鬥膽,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趙王雖是新登基,國內尚且不算安穩,聽信小人,然而秦燕一旦出兵,未嚐不會將原本鬆散的趙國,再一次的擰為一繩。這是其一。
其二,不瞞燕太子,當下開春,我秦國征調了足足四十萬的民夫,用以修建大渠,國內情況尚且有些緊張。
若出兵,則非四十萬大軍不可盡勝,然若是盡出大軍,我秦國國內,恐怕,少不得要民生凋敝了。”
呂不韋的話,也是實話,打仗要花費的糧草,從來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修渠也是。
這兩樣東西一起來,秦國的國內要穩住,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古人最窮兵黷武的時候,那也就是十一征調,意思就是十個農民供養一個軍士。
當然,這是正規軍,和發了一杆武器就稱之為軍隊的家夥,完全是兩碼子事。
但就算是這樣,四十萬大軍,加上四十萬的民夫。也是一個莫大的負擔。
要知道,秦國現在總人口,尚且才五六百萬左右。
這要是放在後世,那群儒生能夠噴到皇帝自閉。
也就這年代,大家夥尚且還覺得,堅持堅持,也不是不行。
但實際上,這樣做的話,幾乎會讓國內除了軍隊和大渠之外的所有事情,直接停擺。
這是很恐怖的。
再說,秦國尚且還有其餘的軍士要供養,事,不是這麼簡單的。
“這.......”
燕太子一時之間也是無話,他燕國就算是隻出二十萬大軍,都已經是近乎於奮盡全國之力的一擊。
再加上四十萬的民夫,他燕國國內幾乎都是要過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