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天上“育紅班”(1 / 2)

第九章,第一天上“育紅班”

新中國的建立無異是中國曆史上下五千年最大的進步,無論從人的思想,社會生產力等都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生存環境的改善。

蘇家屯主街的西端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溝,溝底依土崖有幾孔土窯,那些蓋不起房子的窮人們便暫住在這樣的土窯裏繁延生息。

溝上緊依主街西有一塊緊鄰溝邊的空地,不知道什麼年代是誰在那塊兒空地上蓋了一座門朝南的奶奶廟。每當冬天那廟門前總暖洋洋地擠著不少老年人在那裏談古論今。

以前村裏是沒有學校的,到了我上學的年齡,社會突飛猛進地進步已經是村裏不但有了小學並且還有了“育紅班”,小學生大都擠在蘇家祠堂上課,我第一天上學就是在那座“奶奶廟”裏上的“育紅班”。

那天,一個慈善的,母親一樣年齡的女老師站在廟門前,我看見她心裏便留下了一生中深如刀刻的印象。她皮膚白嫩,決不是母親那等人的皮膚,齊耳的短發,戴著一幅圓圓的眼鏡,表情中高雅和書卷氣甚濃,上身一件月白色的中式布衫,下身一件淺藍色的西褲,腳上穿著一雙棗紅色中式布鞋,身體微胖但很勻稱。她左手拿著一本精裝的《***語錄》,右手掂著一個熬中藥的沙鍋,看見她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她的氣質擊垮了。

這就是老師?那一刹那我先是被排斥一樣往她的“勢力”範圍以外傾去,後來就繞著她的身子走進了廟門。

從那一刻開始我便時時想:我這一輩子若能當個老師,就是成天掂著那個藥沙鍋也中。

後來才知道那第一個老師姓史,是一個被下放到村裏的老紅軍家屬。

走進那黑洞洞的廟門,我發現那廟裏已經坐著好幾個人了,有於光線太暗看不清楚臉麵。

小廟裏沒有課桌,每個“紅小兵”都搬著自家的小凳子隨便撿個空地坐著,還有幾個“紅小兵”不知道從那裏搬來當凳子用的一個個樹根。小廟裏的人坐的很不規則,就象羊圈裏群羊臥地一樣。

我看見靠前麵的西北角有一個空間,就連忙走過去把我的樹墩子放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上去,朝一邊一看左邊坐著蘇老二。

忽然聽見一種有規律和節奏的聲音,我回頭看見那女老師在用自己手中的小竹棍兒敲門檻,隨著聲音那女老師走了進來。

小廟裏也沒有講台和講桌更沒有黑板,她就撿一個能插進腳的地方站下,然後麵對“紅小兵”們說:“你們聽見沒有?剛才那敲門檻的聲音就是我們今後的預備鍾,聽見這種聲音你們都要往這教室裏來,聽見了嗎”?

沒有一個人敢答話。

“大家都把自己的名字報一下”,見還是沒有動靜,她用手中的小竹棍兒指了指最後麵那角落裏的一個男生:“你先說,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二毛子”,那角落裏的男生答道。

那女老師突然笑了,她又問:“為什麼叫這名字呢”?

“俺爹叫大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