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1 .(2 / 2)

現實告訴蘇老二,自己此時此刻是赤手空拳,手裏沒有當年的那個彈弓了。

“不是問你弄啥嘞”?這時,“大胡子”又問了一句,也許他看蘇老二的臉麵陌生,話語中顯然有一種職業的警惕性。

“我上山上轉轉”,蘇老師回答說。

那“大胡子”看出了蘇老二軟軟弱弱的,不像是來尋事的人,又說:“你不知道這裏上山的路早都斷了,要上山,你得轉到‘東村’或‘小溝村’那裏才中”。

這時,蘇老二才明白過來,自己剛才是沿著蘇家屯世世代代上山的老路走過來的,這條上山的路是早都挖斷了,那“大胡子”提示的新路他不是沒有走過,這幾年往山上給列祖列宗們上墳,“添新衣”,“送寒衣”,都是借貞貞外婆家村子的道路上山的,那是要多走了六七裏路才能到達蘇家屯人的祖墳地的,這個事實,蘇家屯人早都踐行了好幾年了。

也許那“大胡子”看出了蘇老二是一個呆子,就轉身走進了小院裏麵的那個門崗室裏。

蘇老二沒有拐回去朝“東村”的那條路上走,他又朝上麵走了一段路,選了一個高出腳下小路的土坎站了上去。這時,他看見周圍像“眾鑫開發有限公司”這樣的小院子有五六個,都是同樣的建築,門前都停著小轎車,在他的感覺中,那門後麵都一定拴著幾條大狗,門前的牆上肯定都寫著“院內有烈犬,咬死人不負責”的字樣。

他知道,這些“公司”都是薛三喜生前引進來的“企業”,都是周邊地區知名的“人士”。就在前一段,因為土地的糾紛,“眾鑫開發有限公司”的人用刀子把二毛子的肚子戳了兩個窟窿。也因為此,現在凡是莊稼遭破壞了,土地塌陷了,征地款不足了,放炮崩石頭的時候震裂房子了······,便誰也不敢再吭聲了。也難怪剛才那“大胡子”凶神惡煞地質問他。

這時,站在那個土坎上,蘇老二模模糊糊地看見了康素貞外婆家的村莊-------“東村”的輪廓,他想,現在屯裏的人上山走“東村”或‘小溝村’的路,那是這些“企業”和“公司”有利正圖,在其間操作,如果蘇家屯地下的鋁石挖完了,這些“企業”和“公司”一抹屁股沒影兒了,“東村”或‘小溝村’人還會讓蘇家屯的人走路嗎?

不用多想,那時,他們是絕對要拿“路”說事的。要知道,蘇家屯無論薛家,康家還是蘇家,張家·······,他們的祖宗可都是埋在那個“金嶺”,“銀嶺”和“銅嶺”的山腳下的呀!能多走七裏八裏路,隻要每年能給“列祖列宗”上上墳,“添新衣”“送寒衣”,也算是活著的人有心理的依托了,要是沒有那七裏八裏的路可走了,那不是蘇家村所有鄉鄰的“列祖列宗”都成野墳孤魂了嗎?

再說了,那“金嶺”,“銀嶺”和“銅嶺”的山腳下還有幾百畝肥沃的田地,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蘇家屯人把它“喂養”的“冒油”,無論何時,踏在那肥沃的土地上都能感覺到腳下一片的柔軟,麵前一片的芬芳。那可是蘇家屯人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糧倉”啊,那幾百畝的土地就那樣交錯平鋪在山腳下,無論天怎樣的大旱,都會因為它處在山腳下的“背陰”處,那三個“嶺”上永遠都為一年又一年的莊稼積蓄著足夠的水分,供給“嶺”下的各種作物紮根,開花,抽穗,結果使用,使之豐產豐收。她永遠不知疲倦的哺育著蘇家屯世世代代,子子孫孫們繁衍生息。那遍野的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紅薯等等,不但養活著蘇家屯的鄉鄰,更滋潤出了細皮嫩肉,凹凸有致,眼神如秋水般,極具母性溫婉的,是他蘇老二“待見”的魂飛魄散的,更能夠再孕育“優良品種”的康素貞······。

去給“列祖列宗”上墳尚且艱難,那一年一度的春播秋收,施肥犁耙,舟車負載,人馬勞頓的勞作又該是一種怎樣的登天之難呢?

蘇老二想到這裏,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不敢再往下麵想下去了,他的心就要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