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劉信(1 / 2)

劉家雖然已是商業巨賈。

但是在這個時代依然不被人接受。

雖然家大業大。

但是出門依然必須穿粗布衣服。

絲綢,織錦服飾一律不準穿。

哪怕劉家腰纏萬貫,哪怕劉家背靠雄厚。

規矩就是規矩。

任何人都不能破。

當然出門不能穿。

在家裏還是可以穿上一穿的。

不說在大明。

哪怕是最重商的兩宋。

商人也是屬於賤籍,地位卑賤無比。

大明如今的賤籍。

如匠戶,軍戶,農戶,包括那些山民,隱戶,逃戶。

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在古代,不是人人都能被稱為百姓的。

能夠稱為百姓的,家裏都不會差。

或財力雄厚,或家室淵博,或腰纏萬貫,或高門大戶。

這些才會被稱為百姓。

其他的隻能是所謂的丁口,賤民。

如曆代統計人口,都不會說多少多少人,而是多少多少口。

就比如如今大明,戶籍人口就有五千三百多萬口。

而商人雖然不屬於丁口,地位也比賤籍高。

但是和真正統治階級,士人比起來那就不入流了。

當然如劉家這樣的商業巨賈。

雖然依然被人看不上,瞧不起。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劉家實際上隻是差鯉魚跳龍門那一下。

進則海闊天空,退則萬丈深淵。

所以別說劉信,劉建的一舉一動,早已牽動了整個劉家上下之心。

哪怕是已經九十歲高齡的曾祖劉淌。

不時也關注著劉建。

畢竟劉建要是能順利高中。

哪怕隻是考中一個秀才。

對劉家地位的提升,也是決定性的。

全族的希望,就這樣落在了劉建的肩膀上。

雖然劉建不願意。

但是劉建也沒法拒絕。

一路返回劉府後。

劉建便帶著蓮兒來到正堂,拜見父母。

古代可不比現代。

孝道那是深入人心的。

其他不說,這早晚兩次問安,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的耳提麵命,也必須要遵從。

對比,劉建到覺得無所謂。

這是屬於美德嘛。

再說也不費勁。

“孩兒拜見尊父,尊母”

劉建向劉信,崔穎拜道。

“一個下午去哪啦”

劉信看了看一臉疲態的劉建,問道。

“稟父親,孩兒去船廠和海邊轉了轉”

劉建向劉信拜道。

“不好好讀書,一天就知道貪玩,成何體統”

劉信聽後,微微一怒。

“好了,建兒累了,也餓了,就讓他下去休息吧”

崔穎在一邊有些擔心的說道。

“夫人不必為他開脫,還有一年就童子試了,我已和杭州學院那邊說好了,元宵之後,就讓建兒去旁聽,等正式通過童子試,便可正式入學了,在學一年,通過童試,便可得秀才之名,你可知這可是我們劉家幾代人的夙願啊,更別說之後還有鄉試,會試,你要真有才華,就給我考一個進士回來,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省得一天貪玩,浪費我心”

劉信瞪了一眼崔穎,又瞪了一眼劉建,說道。

“要考就考狀元,誰考進士啊”

劉建聽後有些不以為然。

自己好歹也是有幾百年智慧的人啊。

怎麼也比那些書呆子強吧。

“好,有骨氣,有誌氣,你要真能考上狀元,我這位置,讓你”

劉信聽後,心中大喜。

“得,父親還是休刹孩兒了,孩兒還是那句話,孩兒之誌不在科考,也不在仕途,而在大海的彼岸,不然我幹嘛從小習武,今日本該休息,然孩兒一早也練了小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