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無論如何。
劉建都必須做出決斷。
雖然劉建對於大明西不西征,都不太上心。
但是群臣反對,劉建也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
當然群臣反對,主要還是以皇朝正統的老觀念來說的。
畢竟就目前來說,大明還是占據了道義和天道。
所謂真理一方。
這一點來說,是準備入主中原的華漢國天然必須消滅的敵人。
不管劉建願不願意,這一點是沒辦法改變的。
所謂改朝換代,這前朝餘孽,豈能留存。
哪怕是其已經遠離中土,那也必須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所以就算劉建願意放過大明,群臣,以及華漢國上下沒有一個人會放過。
雖然這些人受劉建的影響,已經相當開化,思想也已不在局限。
但是這華夏傳統,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計。
任何風險,威脅,危險都必須要一並消除,斬滅。
不留後患。
何況大明如今根本不可能西進,光財力這一項都已不可能。
再加上拖家帶口,長途跋涉。
這樣的西遷,西進,大明根本支撐不起,也負擔不起。
安土重遷,稍有不慎,光這內亂,都足矣讓大明內部出現問題。
這可不是理想和忠誠就能實現的。
很多實際問題必須得解決。
就如劉建南遷,北遷之時。
各種保障,扶持等等政策,保證了遷移百姓,方方麵麵毫無後顧之憂,這才讓幾千萬人的遷移成為可能。
而大明如今雖然隻有不到百萬人。
但是相比於隻需要乘船南下的劉建來說。
前往西方世界,過戈壁,過沙漠,翻越高山,峽穀,高原,長途跋涉幾千上萬裏。
任何一件變故都可以葬送整個行程。
別說如今已經衰微的大明,哪怕是最頂尖,極盛時期的大明,這樣長距離的遷移,西征,西進,都是不敢想象的。
但正如張輔所想,不如此,大明根本存活不了。
而且隻要劉建能夠支持,張輔就覺得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不過劉建雖然經常力排眾議,但是要是遇到根本性問題,劉建一般還是會選擇聽從眾人的意見。
何況大明西進,耗費甚巨,估算都要超過億元永興幣,實際花銷隻會更大。
不說糧餉,軍械,後勤,就近百萬人,幾千上萬裏的行程,不可能全部步行吧,這運兵車,運輸車輛也不在少數。
就這馬匹,車輛,怎麼也得備下數萬,甚至幾十萬匹馬和車輛才夠吧。
就這一點就不算是小數。
何況華漢國上下願不願意給大明提供數萬匹,十多萬匹馬。
當然華漢國還可以提供三輪車和自行車給大明西遷,西進。
畢竟如今隨著華漢國的科學以及各種新事物在大明內傳揚,不說底層百姓,那些深入接觸者,早已放下對三輪車和自行車的戒心。
隻是如此龐大的西遷人口,三輪車和自行車也不可能在少數。
少說也是幾萬,幾十萬輛。
數目同樣不小,而且要是出現損壞,爆胎,毀損等情況。
大明沒有華漢國這般後勤保障和修理,維修保障。
要麼隻能尋求華漢國幫忙,要麼就隻能丟棄。
畢竟如今華漢國並沒有給與大明任何核心技術,哪怕是自行車,三輪車修理,維修技術,大明也沒有。
故而相比於自行車,大明還不如多弄一些騾馬,馬匹,馬車。
但是目前大明根本沒有如此數量的馬車,馬匹,更沒有華漢國這般的四輪車。
故而無論如何,大明要想順利西進。
隻能求助於華漢國。
如果華漢國不願,那朱祁鎮和大明就隻能選擇在西安,一決生死,直麵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