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了火槍還不行,還需要有火炮和炮兵,以及相關配屬的運輸工具和牲畜。
因為新式火器的性能和裝備比例不同,秦戎帥訓練的新軍就不太使用與戚家軍的戰法,需要重頭摸索。
要不要配置長矛兵和刀盾兵?
配置多少合適?
火槍手需不需要帶刀?
這些都是教官團麵臨的問題,一點點的嚐試,具體有多少效果,就要通過實戰來檢驗了。
現在秦戎帥最需要時間,也需要有一塊地盤來種田,用來解決軍餉和火器製造問題。
通州肯定是不行的,離京城太近,這裏有點什麼動靜第二京城就知道了。
原先他想去晉省來著,靈丘附近有鐵礦,可以一邊大練鋼鐵,一邊練兵。
但是晉省被他關照的青高三尺,麻承恩又被他狠狠坑了一把,晉省是去不了。
遼東是最合適的,山高皇帝遠,還有大量的礦藏,鐵礦、煤礦、木材、金礦、土地都十分豐富。
可惜,那裏還是建虜的地盤。
一直到五月,整個通州氣氛開始緊張起來,從各地調集來的兵馬陸續到達集結。
最先到達的是戚繼光侄子戚金率領的三千浙兵,算是戚家軍最後的一支餘脈了,也是一支半火器化的軍隊。浙兵最明顯的不同就是行軍隊列裏攜帶了無數不少的大車。
這些大車行軍時可以裝載糧草、兵械、軍火,駐紮時可圍起做營寨。遇敵時車圍成環形防禦陣地,將火炮架在車上,同時士兵以車為掩體,釋放火銃火炮,這邊是大名鼎鼎的車陣戰術。
浙兵駐紮下來後,幾個戚家軍的老人還特地去拜訪了一下戚金,互相敘了一番舊,替秦戎帥送了一些禮物,於是雙方的關係便拉近了一些。
過了幾日,通州又來了一撥兵馬,這批兵馬裝扮與其他明軍不同,身披鐵甲外又再套一層厚棉。
肩上扛著一柄白杆鉤鐮槍,槍的尾部帶有鐵環,腰間挎著刀劍斧棍五花八門的副武器。
行軍之時軍容齊整,意氣昂然,帶著一股彪悍氣息。
這就是川軍秦良玉將軍麾下的白杆兵了,不過秦良玉沒來,先前抵達的是她的兄長秦邦屏、秦邦翰,弟弟秦民屏帶隊
為首的秦邦屏是一個年近五旬的將軍,矮壯的個子,一張嘴便是川渝話,“搞鏟鏟,格是通州?”
負責接待的兵部員外郎負責接待川兵和浙兵,結果這位北方的員外郎根本聽不懂兩邊的方言。
麵對戚金時候還能用官話交流,到了下邊的人時,完全就是雞同鴨講,語言不通,交流也就無從談起。
這邊秦戎帥正打算和秦邦屏擺擺龍門陣,忽然聽見一陣炮聲,頓時嚇了他一大跳。
就在他準備下令全軍戒備的時候,外麵就有人來報信,川浙兩軍因為駐地問題發生了摩擦,接著便打起來了。
秦戎帥臉色頓時黑了下來,他馬上下令召集新軍集合,帶上家夥前去勸架。
還沒到地方,就聽見一片喊殺聲,槍炮轟鳴聲。
火銃密集的射擊聲連綿不斷,時不時一顆炮彈就飛了過來,直接撞進了旁邊的民房之中。
這一幕驚得秦戎帥還以為自己到了戰場一般,眼看著周圍一片狼藉。
被擊中的房屋破損大半,或是當場坍塌,不時有民眾被誤傷,血肉模糊的倒在地上,哀嚎聲響成一片。
川浙兩軍打得火熱,兩邊越打越起勁,絲毫不顧忌無辜民眾死活。
秦戎帥氣的直咬牙,大吼著,“二營長,把你的意大利炮拉上來!給我轟這幫王八蛋!”
訓練有素的新軍立刻退出了數門大炮,對準了兩軍的中間地帶,準備完畢後就是一輪齊射。
雙方打的熱鬧,被這突然出現的密集火炮嚇了一跳。
接著就聽見一陣炸雷般的叫聲,“打呀!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