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未來的火種(求票)(1 / 2)

最後秦戎帥花費了一億的金錢兌換了蒸汽時代的科技樹,開始了蒸汽機的製造。

秦戎帥為此不得不花費重金聘請工匠,能工巧匠的鑽研下,花了半年終於成功製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機。

而他的白銀也如流水一般的花了幹淨,原本編練新軍就花了大半的銀子,來到遼東種田開基地花費更多,這讓本就不富裕的他雪上加霜。

秦戎帥不得不忍痛拿出了一些黃金儲備,同時琢磨著開辟新的財源,畢竟光靠賣鋼鐵製品和倒騰牲畜來錢太慢了。

於是秦戎帥一邊派出人手去開采金礦,一邊打起了海鹽的主意。

在海邊開挖鹽田,進行曬鹽,然後將得到的粗鹽進行提純,開始向草原和朝鮮販賣。

一開始開辟鹽田隻是為了解決遼東鹽價的問題,同時擴大草原貿易,但是沒想到製造出來的細鹽在京城十分的槍手。

細鹽在京城販賣出去的利潤是粗鹽三十倍以上,秦戎帥大喜過望,連忙加派人手,雇傭大量工人製造細鹽。

一時間,遼鹽的名頭風頭無兩,開始行銷北方數省。

有了這筆收入,秦戎帥便開始推行他的各種計劃,他作為遼東地區最高級的軍事長官,身兼墾邊大使的職位,拿著尚方寶劍,在遼東就是一不二的地位。

但是他遇見最大的難題不是錢,而是人口不足的問題,遼東人口本來就稀少,經過連年戰亂,現在充其量也不過二三百萬人,而且還大都集中在沈城以南地區。

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別發展工業了,就是農業都不夠。

於是秦戎帥開始用鹽來跟各省換人,隻要是肯過來的,統統來者不拒,而且承諾來了就分田地。

一開始進行的不是很順利,來的人數很少,讓秦戎帥失望不已,不過他知道這事急不得。

反正他在副本世界中又不會老,有的是時間可以耗下去。

而且明朝末年的冰河時期已經來了,過不了兩年就會連年災禍,那時候無家可歸的流民會更多。

不過在這之前則需要夯實基礎,秦戎帥馬上開始推行免費教育計劃,凡是願意學習的孩子都集中送到沈城來,入住到官辦學堂開始學習。

一開始隻是沈城附近的百姓,聽可以免費上學還提供食宿,於是送來自己家的孩子。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家庭貧困,養不起那麼多孩子,特地送過來混口飯吃,以減輕家庭的壓力,就這樣也才湊齊了四五十個孩子。

這些七八歲到十三四的孩子們,一個個麵黃肌瘦,眼中滿是迷茫和懵懂。

秦戎帥看著眼前這些孩子不由得露出了笑意,這些孩子以後會成為這片土地的火種和希望,他們就是未來。

站到講台上,秦戎帥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字,國家。

秦戎帥微笑的看著孩子們迷茫的眼神,“今我們來上第一節課,什麼是國家。”

盡管他講的這些東西孩子們還聽不懂,但是他們早晚會明白這兩個字的涵義。

“青苗計劃”是秦戎帥最重視的計劃,甚至可以是所有種田計劃的核心,通過不斷的教育措施學生來培育自己一方的人才。

他不僅在資金上大力傾斜,所有的教材都有他參與編寫和校對,甚至還會親自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