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大戰前兆(上)(1 / 2)

政府那邊沒有任何猶豫,對贖金的數額一口答應下來,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求取消他的第二條要求。

即要求官方發表聲明,承認馬卡洛夫的組織“核心集團”為合法組織,並為該組織提供更多支持。

這一點從政治影響和政府臉麵上來講,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馬卡洛夫考慮了一下之後,表示自己之所以搞這麼大,就是想要增加政治影響,這可是他畢生追求,想取消,得加錢。

政府同意額外支付十億美元,取消這一條。

另外就是阿拉薩德不能直接轉交給他,要交也隻能秘密,這也是考慮到米國政府臉麵的問題。

馬卡洛夫這個人十分瘋狂,喜歡到處搞事,但是有一個優點,就是非常務實。麵對政府特使提出的條件。

他表示,隻要加錢,他可以考慮。

於是雙方很快就大成了一係列協議,政府將第一筆三十億美元轉到馬卡洛夫指定的賬戶上,然後馬卡洛夫交出第一枚核彈。

隨後政府安排護送他和手下撤離到安全地方,再支付剩下的贖金。

釋放阿拉薩德和交出第二枚核彈同時進行,防止對方言而無信。

馬卡洛夫和那些沒有底線的恐怖分子不一樣,得到好處會得寸進尺,繼續索要更多好處或者在達成協議上反複無常,他這個人還是很講信用的。

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兩邊都無意再搞什麼事情,馬卡洛夫隻想快點拿到錢好安穩撤走,政府一方隻想快點結束這場全世界直播的噩夢,於是交易過程很順利的完成了。

隻有米國政府站在道義製高點上對恐怖分子進行了強烈譴責,對歐羅巴政府對恐怖分子妥協趕到十分不滿,但是私底下還是很利索的把阿拉薩德交了出去。

整個事件,馬卡洛夫得到了錢和名聲,米國政府保住了顏麵和形象,隻有歐羅巴政府麵子和裏子都輸掉了。

不僅在國際社會上丟盡了臉麵,損失了數萬人命,十幾萬傷員,和一座城市被摧毀,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還非常屈辱的賠款。

一時間整個歐羅巴群情激憤,大量的人走上街頭抗議,覺得政府實在是軟弱無能喪權辱國。

各大城市都爆發了騷亂,右翼極端組織趁機煽動鬧事,在多地展開了打砸搶等零元購活動,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的治安惡化,刺激了更多年輕人的血性,調動了國民廣泛的民族主意情緒。

極右翼NAUI組織趁機翻身,甚至開始了公開活動,紛紛拉起旗幟招募成員,並與外來移民發生了嚴重衝突。

尤其以中東和北非移民為主,大量的右翼組織成員組團帶著鋼管棍棒衝進了移民聚集區,到處放火。

雙方多次爆發了大規模械鬥,造成了數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於是感覺受到了委屈的外來移民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歐羅巴的歧視,要求懲辦凶手,信仰自由,建立更多寺廟,要求更多政治特權,比如社區獨立自治,成立自己的警察,禁止其他人進入,可以懸掛母國國旗。

麵對如此匪夷所思的要求,歐羅巴政府竟然都同意了,很多政客還走上街頭,與這些移民站到了一起,表示對他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