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禦史快些請起。”
貪花好色性情平庸之外,太子也不是全無優點,對待心腹格外寬容親切溫和,親自攙扶起了於禦史:“於側妃的事,就連孤也一無所察,被蒙在鼓裏。你身在於家,又如何知曉。此事怪不得你。”
於禦史既羞愧又感動:“微臣身為於家家主,於側妃犯的錯,微臣委實不敢推托責任。今日前來,一來是向殿下賠禮,二來,也是向殿下表明於家的忠心。於家上下,都忠於殿下,甘願為殿下赴湯蹈火。”
一番慷慨陳詞後,於禦史略一躊躇,又提起了安平郡王:“微臣聽聞了一些風言風語,是有關安平郡王的。微臣以為,這一切都是於側妃所為,安平郡王隻是一個沒成年的少年郎。此事應該是不知情的。”
如果安平郡王再被牽連,於家也會大受影響。
於禦史不得不挺身而出,為安平郡王說情。
好在太子也是這麼想的,反過來安撫於禦史一番:“那個胡亂嚼舌的宮女已經被處死,孤今日也會下嚴令,不準任何人議論此事。於禦史不必擔心,流言很快就會平息。”
但願如此!
於家可禁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還有安平郡王,萬萬不能落下弑殺兄長的名聲。否則,日後也沒臉麵再出麵見人了。
於禦史暗暗鬆口氣。
……
很快,於禦史就發現這口氣鬆得太早了。
太子府內宅裏發生的事,不知為何在短短時間裏就傳了開來。於家女眷不敢出門做客,卻架不住有人登門探詢,明裏暗裏探聽於家的反應。
於家兒郎就更不消停了,做官的也好,讀書的也罷,走到哪兒都會遇到異樣的目光。
安平郡王和於側妃合謀毒害太孫一事,也迅速傳遍街頭巷尾。
酒樓茶館裏,市井百姓們見了麵,少不得也會議論幾句。還有說書人,將此事改頭換麵,變成了“說一說前朝皇家那些事”。據聞大受歡迎。
流言越傳越烈,說得有鼻子有眼。
礙著於禦史的顏麵,一眾禦史們暫時按兵未動,並未在朝堂上啟奏此事。然而,於禦史已經嚐到了“城門起火殃及池魚”的滋味,真是有口難辨,有苦難言。
太子勃然大怒,暗中派遣太子府侍衛追查。
流言紛紛擾擾一直不曾停息,必然有人在暗中煽風點火。
查來查去,說書人抓了幾個,傳播流言的混混也逮了一些,卻於事無補。流言不但沒平息,反而又多出了新版本。
當今太子偏心幼子,明知安平郡王謀害長子,卻隻做不知,一力保下安平郡王。這是想廢嫡立庶啊!
太子聽到最新版本的流言,幾乎要吐出一口老血。
其中到底有沒有被說中心底隱秘心思的惱羞成怒,就不得而知了。
在一片流言聲中,太孫妃顧莞寧主動進宮,求見王皇後。
https://www.biqiuge8.com/book/15903/38415030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