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立儲(1 / 2)

太子之死是國喪,京城一年之內不得舉行喜慶宴席。

東平郡王和趙三小姐定了親事,成親之期定在了來年春日。

自定了這樁親事後,東平郡王便順利成章地跟在齊王出入宮中上朝聽政……沒錯,元佑帝怒氣消了之後,又重新召齊王魏王等人上朝了。

經過此事之後,齊王說話行事謹慎了許多。魏王韓王明裏暗裏的挑釁,他竟然都忍了下來。

魏王韓王也不敢太過分。元佑帝雖然一直在福寧殿裏養病,耳目卻遍布宮中內外。兄弟三個已經吃足了苦頭,不敢輕易再起紛爭。

堂兄弟幾個又如往日一般同進同出,不同的是,昔日的齊王世子,換成了東平郡王。

東平郡王和兄長高傲冷漠的脾氣不同,頗為謙遜有禮,處處謙讓。

韓王世子在背地裏點評:偽君子!年紀不大,心眼挺多!

魏王世子暗中想道:不愧是三皇伯親自調教長大的!

太孫心中如何做想,眾人不得而知。

隻是,太孫頗有長兄氣度風範,對東平郡王格外照拂。仿佛和齊王世子的恩怨從未發生過一般,毫無芥蒂。

齊王暗暗冷笑:這個蕭詡,果然深不可測不容小覷!

魏王韓王:這般不好招惹,還是等一等再看一看吧!

元佑帝心想:不愧是朕親自教導出來的長孫。隻這份寬厚的氣度,便已勝過眾人。

……

眾官員也開始蠢蠢欲動。

太子過世已近半年,元佑帝心裏的傷疤也該愈合了。國不可一日無儲君,也到了該奏請立儲君的時候。

請立儲君,當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先在低等官員中造勢,然後由科道言官和禦史上奏折,最後,再由六部堂官或閣老級的重臣奏請立儲君。

趙閣老上奏折,也是順理成章。

趙閣老為官多年,行事老道,並不冒進。在奏折中,隻說國有儲君民心安定,並未提及儲君人選。有幾個言官跳出來要請立齊王為儲君,也被趙閣老訓斥了回去。

立儲這等國之大事,理當由皇上做決定。豈容別人多嘴多舌。皇上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精明睿智,自會為大秦選擇最合適的儲君雲雲。

拍馬屁拍得渾然天成。能坐穩內閣數年,趙閣老果然非常人可比。

這份奏折,被送到元佑帝麵前。

元佑帝仔細地看了一遍,卻什麼也未說,將奏折留中不發。

很快,禮部尚書羅恒之也上了奏折請立儲君。

羅尚書並未像趙閣老這般遮遮掩掩,而是在奏折中言明,太子雖然逝世,卻有嫡長子。太孫聰慧機敏,寬厚溫和,有儲君之風範。理當為儲君最合適的人選。

吏部崔侍郎緊接著也上了奏折,附議羅尚書之言,奏請天子立太孫為儲。

元佑帝看了奏折之後,依舊留中未發。

有了這個開端之後,朝堂頓時熱鬧起來。元佑帝沒上朝,但是每日重要的奏折都要過目。於是,請立儲君的奏折如雪片般飛至聖前。

請立齊王的,理由也很充分。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當年楚王病逝,便立庶出的二皇子為儲君。如今太子病故,理當由齊王來做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