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十,安平王蕭啟大婚。
這是皇家除孝後的第一樁喜事。
安平王是新帝胞弟,迎娶於禦史女兒為王妃。這樁親事,按著宮中規製,操辦得十分熱鬧。
閔太後和帝後都未露麵。
魏王世子韓王世子倒是親自陪著安平王去於家迎親,魏王世子妃韓王世子妃一起坐鎮安平王府。
顧謹禮和安平王一前一後成親,有好事之徒,不免將這兩樁親事拿來做比較。
安平王不得聖心,眾人皆知。不過,天子並未苛待安平王。
安平王府緊鄰魏王府,和韓王府也相距不遠。王府按著規製建造,並無寒酸之處。這樁親事也頗為體麵風光。
就是最挑剔的人,也說不出帝後的不是。
……
隔日,安平王領著安平王妃進慈寧宮敬茶。
閔太後坐在上首,蕭詡顧莞寧各坐在閔太後身側,李側太妃領著丹陽公主站在一旁。蕭麒蕭麟兄弟兩個,俱站在閔太後身後。阿嬌姐弟三個站在顧莞寧身邊。
衡陽公主今日也特意進了宮,身邊是駙馬李一鳴。乳母小心地抱著未滿周歲的孩子站在衡陽公主身邊。
今日也算是一家齊聚了。
“兒臣見過母後。”安平王拱手行禮,俊秀的臉孔上沒有太多表情,不見新婚的喜色,有些不合時宜的陰沉。
這一門親事,安平王當然很不滿意。
他屬意的是手握兵權的將門嫡女,或是名門閨秀。成親後,他能多一個有力的嶽家。絕不是翻臉無情江河日下的於家。
可惜,他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顧莞寧一道鳳旨,為他選定了於氏女為王妃。他滿心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這份不甘,也使得他對新婚妻子頗為冷淡。毫無新婚的纏綿溫柔,在眾人麵前甚至絲毫未遮掩。
安平王妃於氏,是個嬌小玲瓏的女子,眉眼秀氣,和當年的於側妃隱約有幾分肖似。卻又不及於側妃嬌媚,顯得寡淡了些。
“兒媳於氏,見過母後,請母後喝茶。”安平王妃顯得緊張而拘謹,跪下捧起茶杯的時候,手微微顫抖了一下,茶杯捧的不穩,溫熱的茶水溢出了一些。
真是丟人現眼!
安平王不滿地瞪了安平王妃一眼。
安平王妃本就緊張害怕,被安平王陰冷的目光一瞪,心裏更慌了。手中一個不穩,茶杯竟從手中滑落。
咣當一聲,落了地!
大半茶水都濺落到了安平王妃的身上,瞬間將精致的羅裙打濕了一片。
安平王妃下意識地尖叫一聲,待反應過來自己殿前失儀,臉刷地白了,神色倉惶地看了安平王一眼。
安平王目光凶狠地似要吃人一般,咬牙切齒地怒道:“還不快向母後磕頭請罪!”
安平王妃眼中蓄滿了淚水,既驚懼又羞慚,看著頗為可憐。一邊磕頭一邊哭道:“兒媳手中不穩,在母後麵前失了儀。請母後恕罪!”
閔太後對安平王妃當然沒有好感。
她和於側妃爭鬥多年,不知有多憋屈。於側妃死了,這口氣才算抒出胸膛。此時看到和於側妃麵容相似的安平王妃,深藏在心底的陳年舊怨,悄然浮上心頭。
她已經打算好了,在安平王妃敬茶的時候,必要刁難一回。卻沒想到,還沒等她出手,安平王妃便已慫得出醜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