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
太陽西墜,暮色沉沉。
燈火通明的金鑾殿中,天子和眾臣的麵色都顯得格外凝重。
自顧淙戰死的戰報送到金鑾後,眾人未離開過半步,一直在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眾臣中,又以顧海的神色最是陰沉晦暗。
死去的定北侯顧淙,是顧家長子,也是顧海的兄長。這十幾年來,顧淙一直鎮守邊關,未能回京。可這並未影響到兄弟兩人之間的感情。兩人一直保持每個月通信一回。
從狼煙燃起的那一刻,顧海便有了不妙的預感。
前些日子,他甚至夢到過多年不見的顧淙,在夢中向他歉然作別,將妻兒老少都托付給了他。
他從未將這個夢告訴過任何人,心中不安的陰影卻愈發濃厚。直至今日收到戰報,噩夢成真。
顧淙死了!
他沒能戰死沙場,而是窩囊憋屈地死在身後飛來的冷箭之下。
難以言喻的悲憤在心頭激蕩。
他恨不得立刻領著顧家所有的家將奔赴邊關,殺退敵軍,找出軍隊中所有的叛徒,將他們千刀萬剮,為顧淙報仇!
可是,他什麼也不能做。
他不僅是顧淙胞弟,更是大秦的吏部尚書。此時此刻,穩住朝堂局勢民心軍心才是最要緊的事。他沒有任性妄為的權利!
……
主將身死,軍心是否已經潰散?邊關是否已經失守?敵軍是否攻占了所有邊城?情勢到底如何?
每日收到的邊關戰報,俱是滯後多日的消息。根本不知邊關最新戰況如何。
“啟奏皇上,微臣以為,現在最重要的是派兵增援。”兵部盧尚書一臉焦慮急切,聲音也頗為沙啞:“除了之前派去的駐軍之外,另外再調集兵力前往邊關。”
“盧尚書言之有理。”崔閣老立刻張口附議,聲音同樣幹啞:“邊關情勢不明,派兵增援是重中之重。”
首輔王閣老也是一臉沉重:“老臣附議崔閣老之言。”
崔閣老自入閣之後,便隱有和王閣老一別苗頭之勢。兩人頗有些麵和心不和。此時國事當前,兩人不約而同地放下彼此之間的那點齟齬。
天子點點頭:“眾卿的提議,和朕所想不謀而合。不知眾卿心中可有推薦人選?”
軍中沒有主將當然不行。首當其衝的,便是要重新派人去邊關領兵。
這個人選……
眾臣下意識地對視一眼,然後目光掠過顧海和崔閣老的臉。
定北侯世子的名字,一起浮上眾人心頭,卻無人主動張口提議。
誰都知道邊關情勢不妙,此去邊關,說不定是九死一生有去無回。定北侯世子是顧尚書嫡親的侄兒,也是崔閣老的女婿。誰也不願第一個張口,觸怒顧尚書和崔閣老。
坐在龍椅上的蕭詡,同樣麵色沉凝。
李尚書咳嗽一聲,上前一步,拱手道:“微臣鬥膽一言。顧家世代鎮守邊關,先定北侯顧湛去世後,便由顧淙襲爵,接掌邊軍。”
“如今顧淙身故,理當由定北侯世子去邊關領軍。”
這個李尚書,分明還在記恨當日沒爭過顧海尚書之位的事,所以才會在等時候率先跳出來,故意戳顧海的心。
眾人下意識地看向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