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好了,他們在get到這個點之後,已經開始了籌備起如何引導民眾了。
這就是直播延時一天的好處。
一切都有運作的空間。
在這之前,這個世界已經太久沒有關注到個體意識了。
因為科技已經高效到令全體民眾愈發趨同,他們隻需要作為流量來使用就可以了。
而現在,能夠通過米豆的直播來喚醒個體意識,不啻於是一次思維革命。
看來,他們的路子走對了,內卷的解決方案將由此開啟。
這種喜悅之情無以言表,隻能將功勞歸於神秘之主,是神秘之主的恩賜,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沒錯,連同根文明的使者都在潛意識地運用音樂,甚至提到了隻有神秘之主的愛好,現場聽交響樂!
這一切絕對不是巧合。
幾乎與此同時,阿萊迪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的超乎常人的直覺讓他對他的科技團隊下達了指令:
“這不是巧合,快,去分析出米豆這個說法的隱喻。”
科技團隊受命之後,立刻就開始對這個新命題進行了運算,這將是一個偉大的突破口。
沒錯,就是音樂。
“如果這僅僅隻是孩子的無意識行為,而非隱喻呢?”科技團隊中有一名科學家提出了質疑。
當然,這種質疑的發生對一個科技團隊來說是正常的,所以,他們會有辦法先屏蔽掉阿萊迪,隻是關起門的樣子,在科技團隊中討論。
當科技發達到幾乎無所不能的時候,指令就顯得愈發重要。
所以,對指令的質疑已經不僅僅是質疑本身,而是要提升到更高的緯度來看待。
因為質疑,所以在執行的時候就可以極大地降低做無用功的概率。
這依然是為阿萊迪服務的範疇,出發點是忠於領袖。
也符合科技的內在邏輯,即追求高效。
“我想,這個隱喻已經清楚了。”
說這話的正是那個花白頭發的東方人阿星。
此刻,他站了起來,方便讓所有的同伴都看到他。
果然,這句話令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事情,變得專注起來。
雖然他的目光顯得平靜且專注,但阿星已經感覺到了現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他沒有急著繼續說話,而是伸手點開了一個虛擬屏,從裏麵“拿出”一個盲盒。
對,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盲盒。
阿星緩緩地將這個盲盒“打開”,一粒種子“掉”了出來,阿星伸手“接”住它,攥起了拳頭。
阿星作為科技團隊中頂尖之中的頂尖,他的操控模型的能力是令人信服的。
這些一係列的動作就是他的傑作,如同現場給同事們秀技了。
當然,他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說明問題。
阿星沒有急著打開手掌,而是繼續說:“音樂就是這次變量實驗的起點,也是核心,這恰恰是同根文明和我們的文明之間所不同的東西,在他們的文明中,音樂正在蓬勃地發展,是藝術形態裏頭的最高級,而我們這裏,音樂已經罐頭化,數字化,自動化。同仁們,我們是不是該就這個角度繼續多想一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