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兩天後將有演講(1 / 2)

想著想著,阿星突然計上心來。

他不動聲色地觸摸到鍵盤,這是一個靜電容的客製化鍵盤,光是這個外觀就足夠牛逼,黑黑的一塊,一眼看上去就是一塊金屬。

當阿星的手在似碰非碰到它之時,不知道是阿星的指紋還是體溫的緣故,激發它進入到啟動的狀態,隻見在這塊金屬板的上麵,“長”出按鍵。

跟地球上最有逼格的程序員的喜好是一致的,阿星的這塊鍵盤上沒有一個字符。

科技的極致是最大化地追求效率,當效率最夠高的時候,簡潔就成了審美的奧義,而極致的簡潔,又會扼殺掉所有的變化,以致於造成審美的趨同。

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任何的一處細節,都凸顯著這個世界的特色,那就是科技已經足夠地發達。

不管是不是地球人的審美所能接受的,但是這些細節,一定不是令人討厭的。

科技自帶審美,有著自己的基因偏好。

恰如這塊能夠自動“生長”出按鍵的鍵盤一般,科技仿佛自帶生命。

這是科技進化的必然。

阿星連看都不用看這個鍵盤,就像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此嫻熟。

阿星開始敲擊了起來。

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鍵盤沒有發出類似“噠噠噠”的聲音,而是發出一種克製的、降噪的“噗噗”聲,能夠令人產生顱內**的分貝,此刻在阿星的周圍彌漫開來。

他在向數據模型輸入指令。

很快,阿星完成了這一切。

他剛才做的,如果換成地球人的認知,表述起來並不複雜。

既然已經找到了這個認知“點”,即【科技排斥情緒,因為情緒誕生藝術,而藝術是運算的天敵】,那麼就到了阿星一展身手的時候了。

他是這麼做的:

他不是直接將這個認知“點”傳遞出去,帶給民眾,他是將這個認知“點”作為一個階段矢量,用編碼的方式,輸入到數據模型之中,來讓數據模型自己去生成這個抵達的過程。

很快,這個過程就被推演出來。

阿星拿到這個結果,再經過另外的兩道檢測程序,在確定沒有什麼紕漏之後,也就是獲得安全授權之後,他將這個模擬過程的解決方案投入到了刷分器的數據之中。

就像……

有一滴水,滴落進了一個湖麵。

再普通不過。

但如果能夠跟進這個過程,很快就會發現,阿星的這滴“水”,可是不一般。

它就像是一個引子,很快將在民眾之中產生反響。

簡單地說,很快,民眾就會自己去發酵這個認知“點”,屆時,【科技排斥情緒,因為情緒誕生藝術,而藝術是運算的天敵】這個認知“點”將會幻化成若幹個熱度話題,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

民眾將會為此津津樂道,成為全民關注的談資。

當這一幕發生的時候,需要多久?

一切都按照阿星的預設指令來的,雖然,科技還無法做到隨心所欲地控製這個精準的時間,但是可以無限地接近。

阿星為此預設的目標時間是,兩天。

也就是說,兩天中,這個認知“點”就會帶來巨大的連鎖反應,成為全民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