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峙中,阿星也能夠推演到對手“雜音者”的意圖。
沒錯,“雜音者”很穩。
穩到什麼程度?
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沒有情緒的外顯。
雖然阿星不能和他們麵對麵,但是從數據中,可以若隱若現地看到,對方的樣子。
這就是數據寫生技術。
即便是最為強大的技術,也隻能略窺一二。
一個大背椅,一個人坐在裏頭,背對著鏡頭。
他所在的環境……
竟然沒有任何的信息。
對手太強了。
一個人越是沒有情緒,就越是會接近於完美。
而完美就是強大到極致的表現。
但阿星至少知道,“雜音者”的頭領確實是一個人。
但知道這個信息點,也不會令阿星放鬆多少。
因為一個人往往比程序還要可怕。
所有的程序都會成為他的手段和工具,而人卻不似程序那樣,講究邏輯。
換句話說,人才是宇宙中最大的變量存在。
難以琢磨。
阿星不是沒有懷疑過,“雜音者”是程序。
但這個懷疑已經在剛才的那一刻被排除。
因為蜜罐技術還是收集到了一些信息,不,準確地說,是推演出了一些信息。
能夠在這一刻做到“真空反應”的,一定不是程序所為。
隻有人,能夠做到克製。
程序,隻會被觸發。是完全兩種的反應機製。
這也是阿星為什麼能夠數據寫生技術窺伺到一點“雜音者”的形象的緣由。
隻有人會克製。
這時,阿星的數據模型推演給出了一個很有把握的推送。
彈射到阿星的視野裏,強製他接收。
阿星接收。
【當對手的耐心喪失之後,他們能采取的行動,就是瘋狂的阻止。】
沒錯,強大的數據運算,已經推演到了敵人接下來的行動。
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能夠做到強製推送,隻能說明,數據模型敢拿“性命”擔保,這是一條篤定的鐵律。
跟人的直覺相比,這是數據模型推演的厲害之處。
即,前者大部分都靠不住,而後者,有著足夠的概率,即準確。
當然,阿萊迪這種級別的直覺隻能單列。
這也是為什麼2070世界發展到這一步,民眾可以選擇“躺平”的生活方式的緣由。
科技可以完成一切。
阿星看到這條推送,沒有什麼好猶豫的了。
必須采取果斷的措施,來防止敵人的幹擾。
阿星開始行動,他要強化米豆體驗屋的一切,包括賽蒙,這個最大的幹擾宿主的信息連接點。
果然,當阿星開始采取行動的時候,“雜音者”也開始了行動。
如影隨形。
雙方的時間差,不過隻是幾秒鍾。
“雜音者”已經“看到”阿星在強化數據模型,也就是說,阿星意識到了有入侵的痕跡。
他必須要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而對手此刻,也不會在等下去,他們知道,要想確定阿萊迪的直覺,那個他需要做出決斷的東西是什麼,還需要時間,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要阻止這個Idea向民眾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