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西北巡視(1 / 2)

陝西延綏邊軍的兵變,應該由山西巡撫處理,因為他管著這一塊。最不濟,還有延綏巡撫,三邊總督楊鶴處理呢。這一塊兒,若是歸鎮撫司管,那就是在這兩個衙門處理的不恰當時候,皇上下旨,北鎮撫司緹騎一出,主要拿那些處理不當的官員下獄,這才是真正的程序。結果崇禎皇帝這樣的安排,按照道理來,是鎮撫司撈過界了。

雖然趙興剛剛當了這個鎮撫使,但規矩還是懂的。如果這麼一鬧,不定禦史言官和那群文官們,就又要出來堅決的反對了,到時候對剛剛穩定下來整個錦衣衛的係統不利。

正在他疑惑的時候,宮裏跑來了一個傳旨的太監,直接對著他宣旨:“皇上口諭,宣趙興進宮陛見啊。”

由於有了幾次趙興對皇上口諭的尊崇,崇禎每一次召見他,連寫幾個字的麻煩都省了。

大地大,粗腿的命令最大,趙興隻能放棄洞房,乖乖的跟著這個太監進了宮。

七拐八拐的,趙興被帶到了禦書房。

一看到這個地方,趙興的心就一緊,因為不是機密大事,崇禎是不會在這裏召見自己的。因為在整個四處漏風的皇宮裏,隻有這裏還能保持點機密。

而皇上的機密,絕對是大的事情。

果不其然,趙興剛剛走到禦書房的門前,還沒等請見呢,裏麵就傳來了崇禎的聲音:“是趙愛卿來啦?進來吧。”

隨著話聲剛落,門簾子打開,給趙興撩簾子的,竟然是堂堂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

這讓趙興的心更加一緊,剛要謙虛感謝,王承恩一麵閃身讓趙興進來,一麵對著院子裏的太監們揮揮手:“都到院子外麵侍候著,不要讓任何人進來。”這還不算,又加緊的吩咐了一聲:“都把耳朵給我堵上,如果誰敢聽一句半句,直接杖斃。”

對於突然間的這種如臨大敵的陣仗,趙興的心就更加緊了。

“免禮吧,過來話。”還不等趙興磕頭見禮,坐在桌案後麵,麵沉似水的崇禎,就焦急的讓他過去對答。

趙興趕緊靠近了前麵,還是施禮如儀,然後才規規矩矩的站在那裏,等待崇禎的垂詢。

崇禎看了一眼回來的王承恩,然後才將麵前的一個奏折拿起來,指著上麵道:“這是駱養性彙總山西錦衣衛傳過來的消息,當初你我君臣在過橋居相見的時候,郭廣生的事情現在看來是對的,而且比他的還要嚴重。”

趙興的心就莫名其妙的鬆了口氣。

這樣的情報,對趙興來是件好事,因為山陝的事情,總算是引起了崇禎的注意,這比放任到四年後,崇禎才發現事情不對,要好上許多了。

崇禎恨恨的敲了下桌子,壓抑的怒罵:“陝西撫臣胡廷宴與延綏巡撫嶽和聲為各諱盜,欺瞞不報,乃至山陝賊已達到了數萬,以成燎原之勢,若不是這次重新整頓錦衣衛,讓朕的耳目靈通,也不知道這幫混蛋們還要隱瞞朕多久,可恨,該殺。”

對於皇上的震怒,趙興隻有低眉順眼的聽著。其實這裏最該殺的不是這兩個人,而是他們的真正上司山西巡撫耿如起,還有那個正直的好官,但並不知兵,一意主撫發明了養氣理論的三邊總督楊鶴。

但這兩個人,不是啟留下來的遺臣,就是崇禎上位第1批任命的封疆大吏,崇禎是絕對不能打自己的臉的。可惜耿如起嶽和聲,要替崇禎的臉皮背鍋了。

“而就在今日,錦衣衛又傳進來陝西邊軍鬧餉嘩變的消息,朕真的不知道,每年滯留在地方的稅負中的軍餉一塊,到底都去了哪裏,朝廷收不上錢,而邊軍卻得不到錢,那麼這一筆錢去了哪裏?”

趙興依舊苦笑沉默相對,九邊百萬,這巨大的一塊錢糧的去處,在曆史上,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循的。

明朝的財政稅收使用分兩塊,一塊折算銀子上繳國庫,由中央支付。還有一塊是實物,直接留在地方,供應衛所和九邊將士。

然而山陝大旱,根本就收不上來這一筆名義上的衛所邊軍的錢糧,所以在山陝的官員上繳國庫,完成政績的時候,正好可以用這戶部根本看不到摸不著的衝抵一筆虧空。

而第塊兒,確是被這個英明神武的皇上,親自任命寄予厚望的好官楊鶴大人,拿去養賊了。

養賊自重,這話放在其他人的身上是可以的,但放在這個好官楊鶴的身上,卻是真正的冤枉了他。

九邊之亂這是兩三百年大明一直存在的弊端,當然,這裏的九邊之亂,並不是指的流寇杆子,而是蒙古人的侵擾,也就是所謂的打穀草。

上一屆的三邊總督,就是因為蒙古人的騎兵,都打到了陝西的腹地延綏城下,結果隻是擁兵困守城池,任由蒙古人在城外屠戮幾百裏,然後搶的是盆滿缽滿,心滿意足的自己退去而被捉拿下獄,於崇禎元年十一月,梟首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