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許願封官(1 / 2)

看到自己的言論嚇到了洪承疇,趙興趕緊跑過去拉起他:“哎呀老哥哥,這是我的職業病犯了,對不住,對不住,玩笑開大了,嚇到您了,還請老哥哥原諒。”

這時候洪承疇才想起來,自己已經和他成為兄弟了,這不過是雙方兄弟之間的無話不談,開誠布公的出自己的想法,不過原先錦衣衛的惡名,再有自己的思維已經根深蒂固,的確是把自己嚇到了。

從地上爬起來,尷尬的對著趙興道:“若不是兄弟你的提醒教導,哥哥我還真犯了大錯,到那時候,一個誤國害國的罪名,放在我的腦袋上,卻也是合適的很啊。”

當初洪承疇對自己的這倆個方略,是充滿自信的,為此,他上書楊鶴,但楊鶴膽,不敢執行,現在的楊鶴,就是一個鴕鳥,將腦袋死死的插在沙子裏,弄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建議山西巡撫耿如起,更被耿如起直接斥責。耿如起當時捂住蓋子,標榜自己政績卓越還來不及呢,怎麼能聽他的?

再上書內閣,內閣正幫著耿如起平息趙興給捅出的山陝真相的簍子,遮掩還來不及,怎麼能采納?

上書皇上,皇上是要麵子的,真的照準了,那豈不是表示自己任人妥,識人不明嗎。

但是,就沒有一個人是從趙興這個大局角度出發考慮的。究其原因,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沒有趙興這般,是站在旁觀者看客的身份出發考慮事情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洪承疇還相當的委屈憤怒,認為自己一片愛國之誌沒有地方施展呢。

但現在被趙興抽絲剝繭,站在大角度,大格局上一分析,洪承疇才真正感悟到自己是多麼的想當然,自己的眼光是多麼的淺顯,再這胸襟上,就和趙興比,落了下乘了。

趙興長歎一聲:“這也就是當時我在固關的時候,我的屬下王勝林,憐憫那些流民百姓,懇請我以欽差的身份,強令那個縣令把那些流民百姓出關,而我卻拒絕的原因之一呀。”然後瞟了一眼已經羞愧無地的趙梓:“並非我沒有憐憫之心冷酷無情,讓那些百姓東去南下討一條活路,而是我的確不敢。我真的不敢就為了我一時的憐憫之心,壞了整個大明的江山社稷,壞了這煌煌大漢民族啊。”

趙梓這時候,和洪承疇一起真誠的躬身施禮:“哥哥(屬下)沒能體會大人的良苦用心,懺愧,懺愧,恕罪恕罪。”

洪承疇拉住了趙興的手:“真沒想到,見賢兄弟如此年輕,卻能在心中有如此格局遠見。如果假以時日,聖上善用,你將是我大明不世出的人傑。這真是老眷顧大明,皇上之幸,朝廷之幸,大明之幸,下蒼生之幸,我不如也。”

能被明末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如此誇獎,趙興得意的接受了。但至於自己心中有如此格局,卻不由得汗顏,這還不都是那些論壇裏的功勞?尤其是那個叫奔叔的家夥的想法,自己不過是一個代言人罷了。(一家之見,請不要板磚哈)

麵對自己二十幾歲,就有如此見地的趙興,洪承疇感覺自己空有思想,卻無辦法,為此有些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