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家對未來戰勝建奴從悲壯,變成了信心滿滿。
隨著建軍訓練緊鑼密鼓的進行,時間也在不斷的推移,崇禎幾次下詔,讓趙興回京,但趙興都以邊軍雖然被安撫,但流寇的事情還沒有徹底的摸清,堅決賴在西北不走。
同時,借助自己的便利,針對三邊總督楊鶴的調查也在開始,並且多次上書楊鶴政策的不當,希望他能改變政策,不被那些狡猾的流寇的詐降之計給騙了。這也是在為洪承疇的上位做鋪墊。
而洪承疇這段時間幹的也是紅紅火火,他在延安和綏德等地,招降了幾股流寇杆子,分給他們土地,進行屯墾,安置了大量的流民流寇。而對那些玩詐降之計的頑匪,隻要他們再次起事,洪承疇立刻向趙興借兵給予圍剿。
對於這樣的處斷,趙興給予了堅決的支持。按照趙興的方略,訓練和實戰需要結合。後世時不時的搞演習,那是沒有敵手的無奈之舉。現在這有現成的敵人,那何必還搞演習,直接來真的。
四個旅輪番上陣,打了就是。
那些烏合之眾麵對兵精糧足士氣高昂的強軍,隻有轉眼受首的份。
對於投降的杆子,洪承疇的政策是,殺其首領,安置其部下。對於死戰不投降的,那就是按照趙興的策略,分進合擊,窮追不舍。以騎兵追擊,以步兵圍剿,一定將其徹底的殲滅,讓他們連死灰複燃的機會都沒有。
而外地眼熱延綏安定富庶前來搶掠的杆子流寇,也被趙興的騎兵直接追進了老窩,也就再沒有人敢正眼看延綏了。
當然,那些不接受減租減息的地主世家,卻總是招風,時不時的就會被從外地衝過來的流寇洗劫。
而這些流寇卻對哪怕是一牆之隔,接受減租減息的地主士紳大戶人家卻秋毫無犯。他們的自己就是替天行道,那些體恤佃戶的人家,都是好人。替天行道的好漢,怎麼能欺負好人呢?絕不。
而這些被欺負的壞人報警,就總是上演警察總是出現在最後的戲碼,然後追著一群流寇的屁股,煙塵滾滾的消失的無影無蹤。
如此下來,在八月的時候,延綏之地再無流寇盜匪。後來,在屯墾和減租減息之下,在金秋十月,延綏之地竟然有了上繳的錢糧,而百姓卻沒有再餓死的現象發生。
中國的百姓就是這樣,隻要哪怕是一碗照得見人的稀粥活命,就絕對不會造反,都欣喜的做順民。
洪承疇這樣的政績,趙興當然要不斷的上書誇獎,更有當地士紳名流聯名上請願書,為洪承疇請命。如此洪承疇在朝堂名聲大噪,吏部考功司評語曰能。內閣考評為知政知兵。皇上的印象是,可堪大任。這樣一來,洪承疇的下一個目標就幾乎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