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點上看,趙興是一個罪人。
趙興坐在那裏愣愣的看著已經陷入歇斯底裏的崇禎,他突然感覺到自己的罪責深重了。再看看其他幾位國公,更已經陷入了無限的惶恐之中,這一次趙興深深的感覺到,自己不是在給這個風煙火起的大明戰車,踩一腳刹車,卻是踹了一腳油門,還把掌舵的司機給打暈了。
怎麼辦?怎麼樣才能改變這種可怕的局麵?
趙興在自問,崇禎在焦急的詢問。
就在所有的人麵對著這最可能出現的危險,卻束手無策的時候,趙興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探出身子道:“開恩科。”
就這三個字一出,所有的人都靜了下來,靜靜的看著他,等待著他繼續往下說。
趙興麵容平淡的再次道:“開恩科,開特科。”
“皇上,諸位,現在皇上登基都三年啦,三年中,所任用的都是萬曆朝的人。這些被任用的官員,他們都是萬曆先帝的天子門生,卻沒有一個崇禎朝的人。沒有當今皇上自己的門生,這很可怕啊。”趙興說出了症結所在。
是的,現在大明朝野上下,全部是萬曆朝開科取士的出身,唯一一個是崇禎元年取的進士盧象升,還不在朝堂,官卑職小。所以,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固有思維,萬曆的門生就對崇禎不感冒,當然的離心。就沒有一個官員來替崇禎著想,來替崇禎說話。因為,在他們的心中,崇禎對他們無恩。沒有感恩之心的打工者,就是隨波逐流,就會拿著工資不辦事,就會你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的心態,就有誰給的利益大,就跳槽到誰那裏去的心態。
勳貴有些人在做事,但他們不是對崇禎效忠,他們效忠的是這個大明。所以才有北京兩次失陷,官員紛紛爭強投獻,而勳貴戰死國公五,侯爵死於賊及建奴二十一,伯爵無數的局麵。
但現在,他們被東林死死的壓製著忌憚著呢,根本起不了作用,
現在,盧象升為國死戰,因為他是崇禎的門生,是帶著感恩之心在打工。
趙興在為崇禎救火,是因為崇禎把他提拔起來的,給了他改變自己和別人曆史的責任感在拚殺。
張之及在拚死為國死戰,是因為他是崇禎冊封,是崇禎重用的。
孫承宗拖著老邁之軀在為崇禎賣命,是因為他是崇禎的老師。
但僅僅憑借著這三四個人,累死你也不能改變什麼的。由於隻有這三四個人幹事,他們就成為了所有不幹事人眼中的異類,必然會出現,幹事的人,最終被不幹事的人幹掉驅逐的惡果。
“要想改變現狀,必須快速的組建皇上您的班底,必須有對皇上心存感恩之心的官員站滿朝堂,帶著感恩和真正的忠心,輔助皇上治理這個國家。所以,請皇上開恩科,是的,是皇上恩遇的一群人才,進入朝堂,為皇上所用。”
不能讓崇禎真的發展成懷疑一切的性格,那不但會讓他徹底的眾叛親離,最終也會殃及自己。
必須培養出一批他真正信任的人,然後惠及自己,這就是趙興提出這件事的本心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