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就回頭,對著已經挺起胸脯的兄弟道:“我們不過是正當執法,就獲得了如此的好評,你們不覺得驕傲嗎?”
所有的兄弟在將驕傲的胸脯挺了挺,他們沒有呼喊,他們是怕嚇到了老人家。但緊閉的嘴唇已經足以明他們的心情。
“記住吧,你們都出身最底層的平民百姓,怎麼能逼迫百姓?我們就是要幫著百姓,對付那些欺壓百姓的貪官酷吏,隻要這下還有一個欺壓百姓的,我們錦衣衛的繡春刀就絕不入鞘。”
所有的兄弟都咬著嘴唇猛烈的點頭。
轉回身,再次麵對這個老人家:“繳納了承包費,那還有剩餘嗎?”
老人就再次咧開了沒有幾顆牙的嘴,滿足的笑了:“剩著勒,要不咱們怎麼能吃上這麼稠的粥啊,這得托青大老爺的福啊,這是我這一家子快十年沒吃過的稠粥啦。”
“甘薯傷身,為什麼不都兌換成大米?”
“大米金貴著呢,都兌換了,我們承包的這點地,除了繳納承包費,我們一家今年就辦不了別的事啦。留下足夠的甘薯,就能多拿出點剩餘的糧食辦點別的事。就比如,給我那孫女扯條褲子,都七八歲啦,也算是大姑娘了,不能老光著腚不是。再了,甘薯單吃傷身,但要是參雜上草根樹皮,最好是樹葉,就是美味好東西啦,現在又參雜了大米,香著勒。”
給了老人半袋子糧食,告別了這個僅僅能在忙時候,喝頓稠粥就心滿意足的一家,趙興帶著歡喜和沉重,這種複雜的心情,繼續一路走,一路看,向榆林進發。
榆林城外,王盡忠趙何賀人龍王勝林,還有陳策早就在這裏迎接,大家見麵,非常開心。尤其是王勝林,看到自己的老兄弟們更是開心無比,轉眼間打打鬧鬧的,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喝酒了。
現在王盡忠已經因功,坐上了榆林的總兵,也可謂是一地的封疆大吏,所以他不再住著軍營,而是在榆林城內,有了自己的衙門。
陳策也因為在這場勤王之戰中,因為後勤保障得力,趙興極力推薦保舉,最終做了榆林知州,和王盡忠一文一武,可謂是珠聯璧合。
趙興首先關心那支自己親手建立的隊伍的狀況:“這場戰爭中犧牲的將士撫恤到位了沒有?空額可補充完整?”
王盡忠立刻回答:“叫大人惦記,在孫傳庭禦史的供應下,死傷將士的撫恤,都已經發放到了他們的家屬手中。百姓們第一次沒有怨言,而且還踴躍參軍。而我們原先執行的軍屯民兵政策,這次顯現了巨大的效果,讓我們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已經具備初步戰鬥力的兵員。現在咱們是齊裝滿員,隨時可以再戰。”
不錯,非常的不錯,一兩個順應民心軍心的政策和舉措,就在這短短的兩年時間,就讓這片土地再次煥發了無窮的生機,這是相當讓人感覺到欣慰的。
如果這種政策辦法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推廣,五年,十年之後,下再歸太平,大明大治中興還會渺茫嗎?那麼大明,確切的,這個大漢江山,會亡於韃虜嗎?
不會,絕對不會。趙興對此,堅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