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一想對自己兄弟兩人忠心耿耿的老國公,被東林黨人逼迫出戰,在強大的壓力下,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戰死在疆場的情形,也不由得心中趕到愧疚。看看哭的差不多了,崇禎親自走下玉階,一個個雙手將這些哭得昏黑地的勳貴們攙扶起來,輕聲的安慰。
這時候,大家再次忘記了今日朝會想解決什麼事情了。
等大家都平複之後,崇禎皇帝重新走上玉階,卻沒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背著手對著下麵的群臣道:“趙愛卿的對,每位勳貴先祖每次國難的時候,都毫無條件的上陣殺敵,更不記得為這個國家他們付出了多少年輕的子弟。朕就記得,英國公一脈自張維賢以上,隻有一位善終,其餘全部為國捐軀。老英國公的壯烈就在眼前,我們怎麼能夠大加詆毀,視而不見呢?如果真按照孫大人的法,不要抄家滅門,就是將他們驅趕出朝廷,剝奪他們的爵位,就會寒了下人的心。若是國朝再有國難,將由誰來為國殺敵?”
著著,腦海裏就想起了這次乙巳之變,敵人在城外肆虐,而這群文臣們依舊在朝堂上東拉西扯,竟然沒有一個人敢於上城。別犧牲了,連自己募捐,竟然都沒有人捐獻。當時越想越氣,聲調就拔高了幾度,指著下麵的孫良辰道:“如果國家下次有難,難道你能上陣殺敵嗎?”
孫良辰立刻挺起胸膛,慷慨激昂的道:“如果國家再有難,臣雖然是一介書生,臣當第一個與敵生死相搏。”
馬後炮人人會,崇禎看著他這種醜惡的嘴臉,惡心的要吐,指著他的鼻子,大聲的斥責:“你現在這種話,你不感覺到羞愧嗎?還國家再次有難,你必挺身而出?那朕來問你,就在這次乙巳之變中,你做了什麼?你給我道道。”
趙興看著越來越激動的崇禎,總算了解了他的刻薄,不是帶人的刻薄,而是嘴上的刻薄。
而這時候,趙興感覺,君臣這一哼一哈的配合,真的有種知心朋友的默契了。
好啊,這個性格我喜歡,這個場子必須幫,於是立刻給崇禎遞刀子:“在乙巳之變的時候,具錦衣衛彙報,我們這位想要上陣殺敵的老大人,不巧病倒了,而且病入膏肓。並得每必須有兩個妾侍寢,日夜不休,享盡了齊人之福。”
趙興之所以這麼理直氣壯,是因為曆史上真的就有這麼一個混蛋,最終戰爭結束,還跳出來邀功。結果事情不密,被對手舉報,氣的崇禎直接在午門杖斃了他。但曆史上的那個是不是這個孫良辰不知道,但這家夥也不是什麼好鳥。
大殿上再次哄亂起來,文官們尷尬,勳貴們憤怒。
崇禎更是氣的直哆嗦。他對趙興牽強附會孫良辰是要為蒙元複辟的證據不以為然,也知道他是胡八道,但孫良辰在自己為難的時候有這樣的表現,真的怒了,是大怒。
“豈有此理,豈有其理。”崇禎爆脾氣又來了。“先有畏敵如虎,後又國難時候在家行樂,不顧國家危亡,現在又挖我大明根基。種種罪行,士可忍,孰不可忍,來人來人。將這個家夥給朕拖出去,亂棍打死。”
得,這次幹脆不是打幾板子了,而是了直接亂棍打死,可見真的是把崇禎氣瘋了。
趙興就再次麵對勳貴們,用口型一字一句的道:“感——謝——啊。”
當時緊緊盯著趙興嘴巴的勳貴們立刻了解了,對對,該歌頌皇上聖明了。於是,所有的勳貴一起舞拜高呼:“萬歲聖明,萬歲您老聖明啊。”連您老都出來了,可見勳貴心情之激動到了什麼程度了。
麵對勳貴的歡呼,崇禎在心中感動之餘,也為自己能夠再次收買這些,差點離心離德的勳貴而沾沾自喜。
魏國公趁熱打鐵:“皇上,為彰顯您不忘記每一位為國死戰將士們的感念,請派大員查清楚韓國公案。”這才扯會主題。
趙興也道:“隻有將這件案子辦成鐵案,才能不再出一個明末三大案,動搖國本的事情出現。”
一提三大案,崇禎立刻果斷地下令:“這事交給錦衣衛全權處理,調動北鎮撫司所有的力量,放下所有其他的事情,就專門調查這些案子。記住,正如愛卿所,一定將這件事情辦成鐵案。若是真,朕不吝惜重新封爵,讓為國犧牲的功勳心安。但若是假,滅他九族,以為招搖撞騙者戒。”然後不給那些東林黨人們話的機會,也不等按照程序方正化宣布散朝,崇禎直接來了一句:“散朝。”然後一溜煙兒的跑了出去。
留下勳貴歡喜狂呼,留下東林們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