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謹慎的道:“雖然我們判斷皇太極會優先進攻東江鎮,但進攻大淩河也是大有可能的。”
曆史被自己改的已經有些麵目全非了,但曆史巨大的慣性,還是有的,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防著點曆史還是有必要的,所以,趙興謹慎的提醒孫承宗。
孫承宗不置可否的看著趙興:“繼續說。”
趙興陳懇建議:“一旦大淩河築造完成,將如一把利劍,插在遼河岸邊,進可直逼沈陽,會讓皇太極如芒在背。皇太極必然想要在城沒有築成期間,除之後快,我們不得不防啊。”
被這麼一提醒,孫承宗也重視起來:“你說的有道理啊。”
“同時,進攻大淩河,就是進攻大明,皇太極為了重振士氣軍心,他也會這麼做的。”
孫承宗再次點頭:“恢複士氣,也是皇太極最需要的,你說的對。”
“所以,在下請求孫師傅重視起大淩河。在下建議,請楊尚書把剩下一半的錢糧撥付給祖大壽,讓他加快築城速度,讓大淩河早日完工。”
楊嗣昌是趙興的人,當然不能反駁趙興的建議,同時,楊嗣昌也是一個有戰略眼光和忠君愛國的人,當然不像其他昏聵的官員,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而推諉做事。他也認為趙興說的有道理,於是點頭:“可以,回去我第一時間辦理。”
趙興欣慰的點點頭,然後轉向孫承宗:“一麵加緊築城,而同時,請孫師傅立刻在大淩河裏多備糧草,最少三四個月的,如此皇太極來攻,祖大壽總兵,可突圍,可堅守。”
孫承宗認為正確:“老夫回去立刻安排。”
“同時,將大淩河的百姓,全部向後遷移,如此就不會在大淩河被圍困的時候,百姓們空耗糧草,也讓祖大壽總兵可以專心防守。若防守不住,也沒有後顧之憂的全力突圍。”
趙興的目的,就是不讓曆史再次發生,不讓祖大壽死守大淩河的時候,城內隻有十日糧草,而城中百姓加快了糧草的消耗,最終祖大壽以百姓為軍糧的慘事發生。他的目的,就是要將插在遼河邊的大淩河城,變成一個真正的大兵營,專心威脅建奴。
孫承宗點頭:“一定立刻執行。”
趙興放心了,孫承宗做事不是一個拖遝的人,也是一個一諾千金的人:“我這就去東江鎮,如果建奴攻擊大淩河,隻要祖將軍堅守大淩河三月,我必帶東江鎮將士登陸遼東半島,給予牽製搔擾,如天啟年那些次一樣,配合遼西戰事。”
孫承宗也慨然承諾:“如果建奴進攻東江鎮,我也必派偏師進攻建奴後背,讓皇太極首尾不能相顧。”
看著這一老一小默契配合,崇禎不由欣慰感慨:“若毛帥不死,何至於讓建奴入寇京畿,殺我百姓兩百多萬啊。”
孫承宗和趙興一想毛文龍的事,就不由得一陣唏噓。
https://www.biqiuge8.com/book/99127010/64474804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