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煩人的聖旨(1 / 2)

大明什麼多,事多。除了內憂外患之外,還有就是一群東林官員們沒事整事。作為一個國家,財政寬裕的少,所以橫征暴斂4個字,總是出現在每一頁的曆史之中,這已經不足為奇。

但是真正的有為君主,總是想著怎麼樣在不盤剝百姓的情況下,搞節約搞開源,追求的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然而現在大明,那幫官員們都在想著辦法的堵住開源的口子,解約就更不要想,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如何在百姓的身上敲骨吸髓的加稅。

本來到了帝國的末期,土地兼並就非常嚴重了,嚴重到了現在,真正負擔賦稅的百姓,手中隻掌握1/9的土地,結果現在不談巨大的開支,僅談收入,就要用原先10畝地負擔的財政,隻能用一畝地來出。

這樣的結局,百姓不造反都怪了。

但作為一個統治者,最怕的就是百姓造反,而往往結局就是官逼民反。

現在,趙興也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統治者,官逼民反這種事,他是絕對不能做的,現在四處滅火,還滅不過來呢。

遼餉是絕對不能增加的,因為對國對民來說,那都是一種災難。

明初正統時,諸邊的年例隻有二十二萬兩。到萬曆時,年例便增至三百八十萬兩。遼東戰起,自萬曆四十六年四月開始,到天啟元年,前後不到四年時間,遼餉用銀即達一千七百二十萬兩,平均每年支遼餉四百多萬兩。前三次遼餉加派共九厘,合計加征銀兩四百八十多萬兩,其中扣除北直隸和地方其他用途,尚餘三百萬兩不到。

有了這300萬兩,對整個遼西用兵來說,按照改變政策之後,現在的標準是夠的。

但為什麼突然間又不夠了?原因就是皇太極這次從北方進攻的,北方也需要加強軍備,但這一筆錢,就又成了沒有著落的了。

沒錢怎麼辦?所以大家習慣性的就采取,加征。

結果也正是由於這一次的增加,讓西北本來天災人禍之下,已經走投無路的百姓,徹底的步入了深淵。

明末起義首開者,澄城王二才大呼一聲:“與其被催拷而死,不如殺官而活。”

而趙興,是絕對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再發生的,自己從崇禎元年一直上躥下跳,到了現在,總算是將許多曆史上發生的大事,要麼消滅在萌芽裏,要麼將危害降低到最小。好不容易將大明的這架冒煙起火的戰車,狠狠的踩了幾腳刹車之後,降下了滅亡的速度,但這並不是他最終的目的。

他最終的目的,是要拯救這個老大帝國,拯救這個漢家江山,讓這架即將滅亡的馬車,走向坦途而不是深淵。

而他知道遼餉這個真正點燃整個老大帝國火藥桶的火撚子,在這家死要錢的努力下,本來已經被自己掐滅了,結果這又弄出來了,那怎麼能行?

必須想一個辦法,這是自己的責任,也是自己必須要擔當的。

正在他螞蟻一樣走著的時候,外麵傳來了一陣尖利的聲音:“錦衣衛指揮使,趙興,接旨啊。”

一聽這聲呼喊,趙興的頭皮就發炸,這是催命鬼上門了。

急匆匆走出屋子,這時候隻見院子裏早就一陣雞飛狗跳,不想下跪的不想找麻煩的人,立刻紛紛往各自的屋子裏跑,關門閉戶,自己家的小狗,由於離著狗窩遠,害怕跑不進去,於是直接將腦袋插在一個花叢裏,露出小屁股在瑟瑟發抖,你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它的內心崩潰的呼喊:“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