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論裁軍的利弊(2 / 2)

九千對兩千,對麵還是戰鬥力不足的臨時拚湊出來的烏合之眾,這要是不贏,那真的沒了天理了。

結果呢,蒙古人衝鋒的號角一響,華陽立刻信心滿滿的帶著親信衝鋒,結果跑著跑著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回頭一看,六千邊軍正在向南瘋狂的奔馳。

當時氣的華陽對著邊軍的背影大聲提醒:“衝反啦,敵人在這麵。”

但是,沒有人聽他的,那群邊軍轉眼就逃了個無影無蹤。

邊軍跑了,其實華陽還有三千本部,其中還有三百親兵,還是有一戰之能的。

但邊軍的潰敗,卻嚴重的打擊了本部士氣。本部兵一看邊軍都跑了,那自己這些平時吃不飽穿不暖的還幹什麼打生打死,跑吧。

於是,本部也逃了個幹淨。要不是三百親兵保護華陽,說不定這一戰,華陽連怎麼死的都搞不明白。

敗了,是一場大敗,因為明軍轉眼的潰敗而激發了士氣的蒙古人,就一直追了華陽三百裏,才放了他。

於是,華陽就因為這次莫名奇妙的,被邊軍帶溝裏來的戰敗,被上麵揪住了由頭,由都督檢事,弄到了現在的掛名總兵,手中再無一兵一卒。再這麼下去,這個大明堂堂的侯爺,就要要飯去啦。

趙興接口:“我們剔除臃腫,剩下精銳,錢糧充足,就完全可以提起將士用命之心。我問問在座的諸位,麵對一萬流寇,大家隻要多少這樣的兵,就能滅了他們?”

大家都是老軍務,當然心中有算計。當初一個洪承疇,帶著三百家丁,就擊潰三萬流寇解了韓城之圍,從而一路官場順風順水呢。

於是大家有報三百,有報一千的。最多也就是兩千。

“那麼用現在的兵,我給你兩千,你們能取勝嗎?”

大家就你看我我看你,最終的結局是,沒有人敢應承。

“兩千,可擊敗流寇獲得軍功,而三千卻不能勝,或者是失敗而獲罪。你們想想,你們要哪樣的兵?”

不用想,大家都明白。不過是大家打算著吃些空額罷了。

趙興直接揭開這個蓋子:“這裏沒有外人,我就實話實說。大家之所以不願意裁撤軍隊,剔除老弱,還不是想著吃點空額,補貼家用。但大家吃的空額真的塞進了自己腰包了嗎?”

大家細細的想了下,才發現,大家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吃的空額,克扣出來的那點錢糧,最終是為了保命,都養了親兵了。感情是這手入,那手出,有時候,還倒貼了。

“豢養私兵,本來就有違國朝製度,容易被人詬病。既然這樣,大家為什麼還這麼幹?不過是大家戰場上要保命,同時呢,也希望在戰事焦著的時候,能扭轉一下局麵。”

這才說到了大家養親兵的根本處了。

“但大明國家,給你的是精兵強將,你還有必要再冒著忌諱養親兵嗎?”

張之及第一個站出來道:“其實,養親兵是個賠本的買賣,還不能多,要想扭轉戰局,根本不現實,隻能保命。我老爹京畿之戰,帶五萬京營和建奴死戰,結果五萬京營硬是被五千建奴打垮,最終老爹戰死。但我隻帶著大壯等的一萬精銳京營,在遵化城外,卻頂住了多爾袞的一萬多建奴,六千蒙古人的進攻而勝之。這就是區別。”

鄭國公最終點頭:“是啊,其實如果兵精糧足的五萬京營,就足可守衛京師安全。而現在這種半飽的十三萬京營,縮編成五萬,就完全能不增加軍費的情況下而做到錢糧豐足。如此,精氣神也就上去了,戰鬥力也就出來了,那麼我們真就能常打勝仗了。”

這一番擺事實講道理,再加上剖析了利益至上的利弊關係,於是這一件事就基本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