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明崇禎5年,不管是現實上,還是在曆史的記憶裏,將是一個沒有什麼大事發生的年份。
已經鬥爭上癮的趙興,對於平淡的日子,那真的就是深惡痛絕,於是他開始抄起了另一個事,必須把沒事搞出事來。
錦衣衛衙門,滿麵悲憤的趙興,正在聽急匆匆趕回來,堅決要辭去山西河津縣令職務,去危險萬分的楚雄,完成好兄弟遺誌的李守一的申述,雙眼紅腫的請求:“恩師,請為王慶一報仇啊。”
李守一聞聽好友王慶一死難的消息,第一時間安頓了手中事情,一路哭泣著進京,然後決然的到吏部遞交辭職文書,直奔錦衣衛衙門見趙興,向趙興求官,要去楚雄上任。
翻看著錦衣衛收集的情報,趙興皺眉嗬斥:“王大人被害,是國事,為他申冤,不是因為他是天子門生,更不是因為是我的門生,更和你無關。你怎麼辭官跑回來?回你的河津縣,好好看住那裏。”
李守一一梗脖子:“王兄之死,是為國捐軀,是為了這個國家,觸動了不顧國家生死,隻貪圖自己利益的小人的利益,他是為國而死。我之所以請求去楚雄做知州,也並不是為了我自己的升官進階,我是要延續王兄未完成的事業,為這個國家,繼續變革,變革出一條道路。”
然後鄭重的給趙興施禮:“恩施您曾經說過,天下變革無不從流血開始,王兄已為先驅,那就從我繼續吧。”
趙興聞聽,放下了手中的情報,鄭重的審視著眼前這個人。
在趙興的眼中,李守一是一個極其油滑的人,是一個為了達到自己目的,幾乎沒有原則的人。就比如說他深陷李自成的匪窩,為了保住性命,就放棄了文人的風骨,為李自成出謀劃策。雖然趙興也知道,他的本心初衷,是為了保全那五十個同窗兄弟,但也可見其人,在為了實現目的,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就沒有原則的不擇手段。也就是說,如果當初自己不是帶著大軍解救了他,他就會一直在幫助李自成,獲得他最終的目的——活下去。
所以趙興給他的定位是:“腦子靈活有辦法,能力極佳確實可用,但人品不行,絕對不可大用。”
但從他現在這番發自內心的慷慨激昂話語裏,卻顯現了他的真心。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更是一個想要為這個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
可用,可大用。
不再坐著,而是站起來,一手扶著桌子,以平等的身份,鄭重的詢問李守一:“你知道王慶一在做什麼嗎?”
李守一堅定的回答:“我們曾經徹夜深談,更加往來書信不斷,他想做的,就是商鞅吳起,做亙古未有的大變革的第一人。我的心胸遠見不如他,但我甘心情願追隨他。”
“他的變法你知道是什麼嗎?”
“知道,他要改變土地兼並的現狀,為國家斂財,推行官紳一體納糧,一旦他的變法成為現實,國庫將豐盈,大明將強盛,將再次進入太平,解天下百姓之倒懸。”
“那你知道他的敵人有多麼強大嗎?”
“知道。是全天下幾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士紳階層。”
“你知道他們會怎麼做嗎?”
“知道,他們將對我們這些人除之而後快,慶一兄就是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