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郭師爺卻還保持著清醒,推開往懷裏鑽的歌姬,笑著道:“家學秘笈倒是有,不過我說出來,你們也聽不懂,學不去。”
聽這麼一說,倒是引起了其他所有師爺的注意,紛紛求教這保命的秘笈。
郭師爺哈哈一笑:“我們家代代師爺,祖傳的秘訣卻隻有四個字:‘三不吃黑’,如此而已。”
大家愣住了,先前懇請的就虛心詢問:“敢問:何謂三不吃黑?”
郭師爺鄭重道:“謀逆案不吃黑;人命案不吃黑;離散骨肉案子也不吃黑。”郭師爺一字一板地回答,“在這三種案子裏伸手撈錢,不但容易敗露,容易被人尋仇,而且也昧良心、禍子孫。師爺是在官場裏混的,要吃,就隻能吃官場。我不是不要錢,隻是不要那種不明不白的錢。我從官員們得的不義之財裏,盤剝出一份來,就不會出事。就算事發,還有當官的在前邊頂著。了不起,也不過卷鋪蓋回家就是了。有了這‘三不吃黑’,我郭家從明洪武年到如今,三百來年了,從來沒有一個人吃過官司受過牽連。而這三點,你們能做到嗎?”
大家伸了伸脖子,但最終都縮了回去。
謀逆案,最容易一步登天,成為從龍之功的重臣。人命案,最是來錢,轉眼暴富的比比皆是;離散人家骨肉,也是一份肥活。除了這三不吃之外,就隻剩下一點小事了,弄幾個小錢實在是不過癮。而吃官場錢?那得窮死。現在的官員哪個不貪財,隻知道往裏劃拉,卻絕不往外給啊。
師爺混跡官場大半生的人了,裏麵的情景汙濁到何種程度,他們這些師爺全都門兒清。百姓們說得好,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就說打官司吧,哪個衙門的堂口上沒有掛著“明鏡高懸”的大匾,海清河晏的屏風,衙門口沒豎著洪武爺的聖訓?可有幾個做官的是真正清白的?哪個衙門裏不是吃了原告吃被告,非把兩頭都弄得家破人亡,才肯罷手?看來,想要讓所有的官員們,一個個清如水,明如鏡,竟是一廂情願,水中撈月。
一個案子出來,官員們一定先主張嚴辦,那不是為國法立威,而是為了抬高價碼,向人要錢;錢要足要夠了,才又要緩辦,那不是心滿意足了,那是要去苦主那裏再討個人情錢。吃一遍是不夠的,一個案子要是兩遍,技藝手段高明的,要吃三遍四遍,直到吃的你碟幹碗淨才罷手。
郭師爺看著一個個同行,眯著眼睛鄙夷的笑,但其中心中卻是淒苦:“三不,今日算是全被自己給破啦。看來,自己的小命要不保了。但都到了這個時候,再想下賊船,立刻就會丟了自己的性命啊,難啊。”但轉眼間,腦袋裏跳出了一個想法:“如果從這個注定風雨飄搖的賊船上,跳到更大的賊船會是什麼結果?”
這樣的想法一出,就再也壓製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