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翻來覆去的說,大家有些迷糊,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官怎麼理解。法律解釋權在法官。
所以,你劉東家完蛋了。
“強搶民女,無期。還要把人賣出去?販賣人口,死刑。你還要把人賣到青樓,這叫逼良為娼,數罪並罰。可高的來,判劉東家死罪,秋後問斬,不許上述。”
至於張老實欠李東家驢打滾的閻王債,人都死了,按照規矩,人死賬爛。至於你的投獻土地,人都死了,你投獻給誰?出去,接受三十板子觸犯大明律的懲罰,然後回家一家團圓過日子去吧。
這三個案子一出,立刻轟動了整個雲南官場。當時雲南布政使和提刑按查使督查禦史大怒,直接調李守一到省城備查。
結果有錦衣衛指揮使親自相陪監督,李守一執禮甚恭,說話不溫不火,一點毛病挑不出來。而詢問案子,李守一更是侃侃而談引經據典,竟然沒有一點瑕疵。要說偏袒,被告也處罰了,原告也處罰了,公平的不能再公平,即便三司絞盡了腦汁,卻是無從下手,更別說翻案治罪了,連抓他一個藐視上官的錯處,直接拿下他都沒有機會。
要想像平時那樣,用官帽威壓,隨便處罰將他拿下,雲南布政使不是傻子,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在風口浪尖上的李守一,已經被天下所有的人所矚目,他的一舉一動,都將是轟動全天下的大事。自己要是真敢那麼幹,不用明天,錦衣衛就會讓自己就會踏入萬劫不複。外麵烏壓壓跟隨來的無數百姓就能造來自己反。逼反百姓,按照大明的規矩,不管官員對錯,先殺了平民憤再說。
結果不但不能治罪,還得捏著鼻子誇獎一下李守一能員。
回到自己的家裏,李守一一放鬆,渾身就好像沒了骨頭一般。他的感覺,自己就好像在李自成的營地裏,跟著衝鋒陷陣一般。不,比那個都更凶險萬分。
好久才緩過來一口氣,在確定自己暫時沒有危險,而且第一把火燒的勝利了之後,開始他的使命,提筆向自己的同黨,同窗,同年傳授經驗。
而經驗的核心就是發動群眾,加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中來,說到這裏,就不由自主的將趙興講的那及西之地,M太祖建國的曆程零零碎碎的參雜其中做為佐證。
趙興說過的話,就是敷衍李守一,李守一期盼的那本書也沒有出現,但他給諸位的書信裏卻帶著這樣的內容。
於是就在不久,一個學問深厚的,喜歡寫雜劇話本的同窗,將李守一信中的這些消息內容整理了出來,出版了一本《西行漫記》結果一炮打響洛陽紙貴,至於為什麼一個浙江出的書,造成洛陽紙貴,誰管他呢。
反正,最終這本《西行漫記》不但被無數人拜讀,更成為了保皇黨奉行的經典,等同於聖經,論語,道德經。那裏描繪的社會世界,成為一代又一代人苦苦追尋的目標。這是趙興實在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