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文風鼎盛(1 / 2)

就在快過年的時候,淒風苦雨中艱難維持的首善書院,來了一個大主顧——江南的江浙糧商行會會長,鄭宏達。

在視察了一番首善書院之後,對現在的窘迫表示了同情,同時對蝸居在這裏的士子們,表示了深切的慰問。於是,他慷慨解囊,決定每一年向這個書院,捐贈5萬兩銀子作為經費。

這樣一來,首善書院活了,天下的士子又開始紛紛聚集到這裏,談論學問,談論天下大事。

不過現在沒有當初的鼎盛了,沒有人再在這裏高談闊論,終日不休,因為這裏隻管三餐,粗茶淡飯。要想生活過得去,還必須出外去為生計奔忙。

而就在為生計奔忙的時候,也就不由自主的接受了外麵世界底層百姓的疾苦,慢慢的把空泛的高談闊論,就聯係了實際。

東林依舊是那個東林,但不知不覺間,開始變得務實起來。真正做到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山東人,登來水師提督,張大可,現在是富得流油,於是想要沾沾文人的光,顯示自己有文化。於是就在京城買了一塊地,耗費巨資,建立了齊魯會館,他采取的辦法是自己資助一部分,在齊魯大地到京城經商的商人們,借住會館,再掏一部分費用。這樣在齊魯大地和河南河北的士子們,就在這個會館,得到了免費的住宿飲食,讓他們可以安心的研究學問。

山東的文化底蘊最是深厚,孔孟兩家,立刻抓住了這個機會,派出最精英的子弟,到齊魯會館傳授最正宗的聖人經義。一時間蜚聲海內外,不知不覺中,就在京城裏,形成了一個新的學派。

這個學派一出現,就帶著深厚的曆史沉重感,也帶著巨大的曆史背景。比如說朝鮮的小王子,日本的小太子,越南,老撾,柬埔寨等等藩屬國家的未來繼承人,都被送到這裏求學,感受中華最正宗的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歐洲一些國家的王室,也不遠千萬裏,把他們的精英送到這裏來,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一時間各種語言出現在這裏,整個世界的飲食和風俗,也出現在這裏,真是一時鼎盛無人能及。而獲得的讚助就更加多了。

山西巡撫孫傳庭,本來就是一個大學問家,見到京城裏這樣的文風氣息,怎麼能甘於人後,在自己不多的財政裏,擠出了一筆不菲的資費,於是也在京城設立了西北會館。聘請了心學大師,坐堂授課,一時間西北貧窮的學者,紛紛登門入住,不但可以混口飯吃,更能學習道義,真是一舉兩得。

現在的西南財政狀況已經大大的改善,以李守一為代表的西南各省,也不甘人後,統一拿出一筆錢來,也在京城裏,開辦了西南會館。

這個會館一開門,老總督張慎言,毫不猶豫地辭去了所有的官職,做了這個館的館長,現在叫山長,親自開館授課。

張慎言的威望在大明的後期如日中天,有他作為山長,一時間西南各省的有誌學子,紛紛登門聆聽受教。

而張慎言又開啟了一個新的學風,那就是交會通融。因為他的身份在,每日在首善書院,各個會館訪親拜友,書院和會館都對他老人家敞開大門。而他又開始邀請這些會館的館長大儒,時常的到自己西南風情的會館,高談闊論,談論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