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次趙興所謂的占領遼南,還和以往相同,那朝鮮國王還得把鋪蓋打理好,要不再跑,怕是來不及。
“大人放心,當初毛帥也是迫不得已,但現在我重建的東江鎮已經和毛帥的東江鎮大大的不同。我們兵強馬壯,我們士氣如虹,我們裝備精良,我們收複遼東的決心堅定。所以,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能力,將建奴的進攻,擋在遼南之外。”
李光道也接過話題:“首輔大人放心吧,您就從皮島的百姓,開始紛紛回到遼南老家,您就可以看出,東江鎮的將士和東江鎮的百姓,有了怎麼樣堅守遼南的信心了。
“我們已經在遼南設立政府,我們已經在遼南設官管理,我們是不會再將遼南讓出去的了,這一點我有信心也堅決的肯定。”
這樣一說,首輔終於長出了一口氣,換上了發至內心的歡喜:“下官回去,不,下官立刻現在,馬上就寫奏折,將這個天大的好消息稟報我們的國王。請國王向天朝皇帝賀王師收複遼南,為侯爺請功,為東江鎮將士請功。”然後還是認為不能表達自己對天朝上國,對保護了朝鮮不再受野豬皮強盜的欺淩之恩,:“我還要請求國王,立刻派遣進貢使團,進京朝貢。”
趙興一咧嘴:“這下,大明又要大出血啦。”
曆來天朝好麵子,講究的是禮尚往來,講究的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說,十六蕃薯國進貢的東西,都要還回去三倍三的價值。
所以,周圍國家,是蕃薯的不是蕃薯的,都找個借口拉關係也要朝貢,狠狠的在大明賺一筆。
那是有借口要朝貢,沒有借口,創造借口也要朝貢。
而且朝貢的隊伍一次比一次大,朝貢的物資一次比一次多。
就比如前年,根本和大明沒有關係的呂宋,聽說太子生日快到了,直接派出了三百人的使團,帶著五十條船的貢品進京,那規模,那聲勢一時無雙,結果就是差點讓崇禎破產。
大明的財政剛剛好了起來,可不能讓他們這麼的趁火打劫,於是趙興打住了這位首輔大人的野望:“朝貢賀喜就免了吧,倒是下官有一些事情相請。”
“天使吩咐就是。”
“遼南剛剛收複,那裏有不下百萬的百姓嗷嗷待哺,什麼都缺。我東江鎮經曆這次大戰,也是財窮民盡,所以,我急需一批糧食,急需各種布帛,急需各種藥材,急需,反正就是各種急需。還請老大人支持下。”
對於趙興說的各種急需,朝鮮首輔到沒有任何猶豫不快,當時拍著胸脯道:“為上國紓困,是小國理所當然的事,這一點小國責無旁貸,我最近就不回去了,就坐鎮鐵山,親自組織為侯爺籌措調度。”
趙興立刻歡喜無比:“這資金——”趙興可不想學美麗國,總是薅盟友小兄弟的羊毛,那會得不償失的。
這位首輔當時大度的道:“先欠著,以後拿大炮,火槍,鋼鐵頂賬。”
“還有,現在鐵山再不是前線了,請朝鮮放開鐵山封鎖,放朝鮮大明的商人進入遼南,隻有商人最敏感遼南百姓缺什麼,最知道遼南最需要什麼。”
李光到的眼睛當時就由亮變成血紅了,開放鐵山,就等於稅源啊,自己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