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塊,竟然是岫岩的玉石。
“這些東西您想換什麼?”
老漁夫掐著指頭算計:“需要兩把鋤頭,還有就是一包鹽,最好再扯上幾尺布,孫子總不能老光著腚不是。”
“還有呢?”
老漁夫就看了看自己的東西:“可惜了,鹿鞭被我這個姑爺吃了,所以現在就隻能換這些了。”
聽說鹿鞭被姑爺吃了,這些就哈哈大笑起來:“饞嘴的東西。”
老漁夫立刻正色反駁:“是我讓他吃的,吃了好有力氣,再給我們家生窩孩子,家有了孩子,就有了勞力,國家有了孩子,就有了戰士,到時候,我就把孩子送到隊伍上去殺奴。”
趙興感慨一聲:“是啊,日子雖然艱苦,但隻要有了孩子,我們就有希望。山河雖然破碎,但我們有了戰士,總將歸為一統。生吧,生他個人丁興旺,生他個國富民強。”
老漁夫突然站起來,抱歉的對趙興道:“對不住了大人,商隊來了,我得趕緊的交易了,可不敢耽擱商隊往下走的路,下麵,還有鄉親等著呢。”
趙興也站起來告辭,繼續他的巡遊。
一片黑黝黝的土地上,明顯的是一家人在忙活,趙興就站在了地頭,抓起一把能攥出油的泥土,“為什麼有這樣好的土地,百姓卻挨餓呢。”
農夫直接回答:“其實,什麼樣的土地都打糧食,隻是,原先給建奴耕作,當然不會給他們好好的侍弄啦,現在這地等於是我的了,我就要上心,這地,隻要付出力氣,不管什麼樣的天氣,都會長出莊稼,打出糧食的。”
“種子農具都有了嗎?”
“前天從官府拿藥材換了一點,剩下的,官府那裏先欠著呢,我估摸著按照今年的墒情,到秋天,就能拿糧食還清了。”
“可不能為還清了債務,就餓了肚子啊。”
“咱們莊戶人家可過不來帶著饑荒的日子,寧可餓了肚子,也要還清債務。沒饑荒的日子,過著才安心,才舒坦。”
這就是百姓最淳樸的思想,在鎮江那個小知府還擔心百姓會賴賬呢。土地想法,根本就是多餘,他還根本不了解現在的百姓啊。
正說著呢,一個孩子跑了過來:“爹,東頭三爺家的地還沒開完呢,娘讓你趕緊過去呢。”
趙興連忙詢問:“怎麼回事?”
這個漢子就解釋:“東頭三爺,是一個孤老頭子,沒兒沒女的,但官府還是承包了他十畝地,但他哪裏有力氣耕作?結果裏正召集大夥商量,大家幫著他種,然後他拿出收成的一半,給村裏。”
趙興一皺眉:“這不是變現的征收徭役嗎?他敢。”
這個漢子連忙搖手:“大人誤會啦,這活計不是白給他幹的,村上收他一半的收成,然後存到村上的義倉裏,到時候,村上修橋補路啊,誰家有個天災病患無力支撐啊,就從這義倉裏出,這是大家心甘情願,商量好的。”
趙興明白了,於是,對著跟在身邊的官員們道:“看看,這就是百姓的智慧。其實,我們不要插手百姓太多的事物,有許多事,百姓會自己處理好的,隻要我們官府抓住主要的,其他的就都由百姓做主,至於種瓜種豆,吃幹喝稀,由他,百姓自然會把自己的事處理好,自然會把日子過好。這就是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