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村離江原鎮隻有1公裏路程,江原鎮到筠州也不過三四十裏,班車在半個時行程內。
重新踏上歸途,還是以高中生身份,陳宇隻覺得久違。
前世,自己定居他鄉後,回家的次數就少了許多。最後兩年,因為孩子出生,更連過年都沒有回去,想來對爸媽十分愧疚。
班車是記憶中的破爛,車上的人也因為季節的原因,腳丫子光膀子一塊現身,扯著嗓子用鄉音自在談笑,顯得粗俗不堪。
少年時期的陳宇是看不起這種做派的,總是故意挺直腰板,普通話,顯出一派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樣貌。
鄉親們對他的舉止卻十分包容,不論男女老幼,看著高中校服就會眯起眼睛來笑。再無知的農婦,也曉得筠州中學的厲害,因而對陳宇在內的學生們就不止和善,甚至自豪了。
當年,陳宇不肯接受他們的善意,總是故作高冷,不屑與他們產生任何交集,今生卻隻因帶著一副久經冷暖的心腸,而對這種毫無緣由的好意十分感恩。
“學生,放暑假了?”一個中年男人和他打招呼。
“是啊,叔!”陳宇熱情回應。
這回答叫那男人微微一愣,隨即笑得更加慈祥了,想來平常與學生話受到的冷漠更多。
“高幾了?”
“高二期末了,馬上高三!”
“哎呀,馬上高考了!”
“是啊,還有點緊張呢!”
“不用緊張,你們筠州中學的學生都是尖子,考大學容易得很,放平心態就行!”
“是啊,不過還是要努力,盡力做到最好吧!”
“你沒問題的!這孩這麼懂禮貌,肯定學習也特別好,叔一看就是考清華的料!”
陳宇連稱不敢,中年男人卻非要把這所頂尖學府送到他麵前似的,兩人推讓了好久。
考大學的話題實在是老少皆宜,一時車裏其他乘客也加入了對話,問了陳宇很多問題。
過了沒一會兒,話頭就變轉到清華和北大哪個能坐全國大學第一把交椅上來,這下連陳宇都插不上話了。
班車能直接路過處在省道邊上的陳家村,下了車,馬路邊就是陳宇家的三層樓。
樓房蓋得闊氣,但裝飾十分簡陋,二樓三樓還隻是水泥牆麵,一家四口擠在一樓兩個房間裏。
這幾乎是南方農村的普遍現象。
母親董秀英一早就在家門口等著,旁邊自在玩耍著四歲的弟弟陳柏。
看見他下車,兩人一同迎了上來,媽媽數十年一致地問他有沒有吃飯,弟弟此時還未對他形成懼意,像個鼻涕蟲一樣黏在他身邊。
這種感覺,也十分久違了。
意識飄到00年,母親對他定居他鄉娶了外地女子而心生隔閡,弟弟成績不好時常被他斥責,每次見他都像老鼠見了貓,父親與他一如傳統中國父子一樣尷尬沉默,這個家給他的溫暖感受就再不複從前。
現下得以重溫曾經,他再一次對上給的這次機會感恩不已。
在媽媽的“逼迫”下,陳宇吃了半個西瓜,才如願得到了獨處的機會,拿出了厚厚一摞課本。
對於學習,董秀英從未主動要求過陳宇,並不是不在乎,而是兒子從就獨立優秀,根本不需要大人催促而且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前世的陳宇,也一直這麼認為自己,直到經曆了社會上的種種磋磨,他才認識到自己所謂的努力真的還差得很遠,以他的能力,能達到的高度絕不止前世那個省內“雙非”一本。
現在他要努力,要拚盡全力,博一個更好的未來。
然而他也知道,自己現下的水平是比不上前世的,雖然高中的知識都學過,但畢竟隔得太久,那些複雜的知識點早已忘得幹幹淨淨,現在更需要下苦工才能趕上來。
想明白這些,陳宇更加覺得時間緊迫,抱著英語課本聲誦讀起來。
……
不知不覺,一上午過去了,陳宇把語數外三科兩年的課本翻了一遍,信心重拾了幾分。
雖然知識點早已遺忘,但畢竟是曾經認真學過的東西,想要重新掌握也不算太難。
上一世,陳宇在高三下學期能將成績穩定在前三,靠的正是語數英三門150分的主課。
語文因為愛好文學的原因,他的成績一直不錯,始終保持在110分左右。
相比之下,英語成績就比較一般,但因為英語考試大多數都是選擇題,就算不會做瞎蒙仍有得分幾率,所以陳宇的成績也一直穩定在110分上下,偶爾能突破10,也算非常不錯了。
現在翻看高中課本,陳宇對語文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