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清初薑瓖抗清(1 / 2)

“2014年在整修大同南城牆護城河時,施工隊工人挖出一尊通長2.4米,重約1800公斤的明朝重炮。炮身所刻銘文多達257個字,除了一係列監造、鑄造者名字和官職外,‘密鎮捐造天字四號西洋炮’11個字顯得十分特別,這條銘文至少向我們透露出了以下關鍵信息:一、這門火炮原置地點為密雲薊鎮(今天津薊州區),與大同相距千裏之遙。二、火炮的鑄造資金來源為捐造。明朝末年國庫空虛,麵對內外交困的局麵,一些邊關重鎮為防敵寇入侵,采取了地方官吏和富戶自行捐款出資鑄造大炮的方式。所以,采取這種方式鑄造的火炮,屬於私炮,通常隻能用於本地城防,不允許隨意調往他處。三、火炮類型為明朝改進型西洋炮,又叫‘紅夷大炮’。明朝充分發揮了我國冶鑄技術見長的優勢。大同出土的這尊天字四號炮經過測定,炮身采用了雙層材質,即內層炮管為柔韌性強的熟鐵,外層為硬度高的白口鐵,這種複合金屬炮相比銅炮和鐵炮來說,兼具了抗壓能力和輕便度。

這大炮便是多爾袞親自坐鎮指揮攻打大同城牆的武器。高大堅固的大同城牆抵禦住了9個月的猛烈炮火,薑瓖卻被自己的部將殺害並獻城。

“薑瓖投降清軍後,擁立了一個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代藩棗強王後裔)‘以續先帝之祀’,被清廷斥為‘大不合理’。此後,薑瓖不得不上疏請求原諒自己‘不學無術之罪’,並且要求‘解臣兵柄,另選賢能’,讓自己‘休息田間,從此有生之日皆歌詠太平之年矣’清攝政王多爾袞一麵讓他繼續充當大同總兵,一麵警告他‘洗心易慮’,‘倘仍前不悛,越分幹預,國有定法,毋自取戾’。這年十月,他奉命抽調大同地區的精銳兵馬跟隨英親王阿濟格西征,在鎮壓陝北大順軍時頗為賣力。大同總兵薑瓖將大同、朔州拱手讓給滿清,但是,並未得到多爾袞的信任。英親王阿濟格坐鎮大同,借口大同漢人拒絕剃頭梳辮,便濫殺無辜,為官不仁。意大利馬丁諾《韃靼征記》中記載:‘大同女人被譽為是中國最美麗女人。八王(阿濟格)及其隨人任意奸、淫婦女。一個有身份的新娘被他們從轎中搶走,薑瓖親自找他們要人,被攆打了出來。薑瓖不能再忍,勃然大怒,誓用韃靼的血來洗刷恥辱,立即率親兵到他府上見人就殺。嚇的阿濟格從城牆逃走了’。

“順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蒙古犯邊。攝政王多爾袞召集諸王、大臣會議,決定派英親王阿濟格等王領兵戍守大同,加強這一地區的防務。薑瓖怕阿濟格報複,這時又正是在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反清之後,清廷對手握軍權的漢族將領猜忌甚深,他判斷滿洲大軍雲集大同將對自己不利。大同地區的清朝官員又奉命征集糧草,急如星火,百姓怨聲載道。

“臘月初三日,薑瓖乘宣大總督耿焞等人出城驗草的機會,突然關閉城門,樹起反清複明的大旗,自稱平狄大將軍,奉明正朔,易冠服。同時文廟大成殿裏供起了大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位,神位前他帶頭拔劍割掉自己腦後的辮子,接著拉出幾個滿清的小官吏在孔子像前砍頭祭天,公開造反。此年(1649年)是戊子年,故稱‘戊子之變’。

“其時,省內各處紛紛響應薑瓖,清廷剛占領不久的潞安府的平順、黎城、長治、長子、屯留、壺關、襄垣、潞城等八縣相繼失陷。薑瓖部下猛將劉遷連破晉中汾州、文水、清源、徐溝、太穀、靈石數縣,晉南平陽府一帶石樓、永和、趙城、曲沃、臨汾、霍州、絳州等地也接連失守。

“據《清世祖實錄》記載,大同兵變發生,清廷接到英親王阿濟格的奏報兩天之後,順治皇帝傳諭薑瓖道:‘前因有事北方蒙古,故命英王至大同,與爾等全無幹涉。若爾等有罪,安用此詭計為?為天下主,倘舉動如此,其誰信之?此必有奸人煽惑離間爾等,今爾等如悔罪歸誠,仍宥其過愆,照舊恩養。’攝政王多爾袞親自督戰大同,並將順治皇帝的詔書交付來使。諭旨曰:‘爾等創為逆謀,諒必有所困迫,因而肆亂,決無自取禍敗之理。大同闔城百姓,悉吾赤子,儻必不爾貸,則株連非少。向使他人至此,爾或顧畏弗從,予茲躬臨,可歡然來順。如來歸順,庶闔城獲蘇,予方欲天下之人戴吾恩德,爾薑瓖諸罪悉與赦免。諭到可即出城,自恩養如故,勿更懷疑慮,以貽害闔城官民也。予來爾不歸順,則再無生路矣。予言一出,脫有反複,天下之人誰複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