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是禮部正五品官員,身著青色官服,平常的時候是沒人關注他的,都說禮部清貴養望,但是這些都和他沒什麼關係,快樂都是尚書的,再不濟也有侍郎頂著,對於他一個郎中來說,這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
李建走出隊伍,苦著臉緩緩拜道:“陛下,臣儀製清吏司郎中李建拜到!”
朱允炆凝神看去,對這人第一印象還可以,長的人模狗樣的,青色官服穿在他身上都有種華貴感。
“你有何話可說?朕準許你二人對質!”
李建聞言趕緊躬身拜謝道:“多謝陛下開恩!”
說完抖了抖衣袖,朝彈劾他的人看去,剛剛站在人群中,隻聽見了有人報他的官職和名字,倒是沒看見人。
此刻大殿內自覺的為二人騰出了空間,這種戲碼不多見,值得一看。
“閣下是?”
“監察禦史張瑩!”
“敢問張禦史可有了解他們狀告本官是為何事!”
這可難不倒張瑩,他還真去了解過,不是像同僚一樣風聞奏事的。
“五名學子狀告你李主事聽信讒言,革了他們學籍,現在他們已經無書可讀!哼,你還有什麼可狡辯的!貪官,你敢說不事是收受了另一方賄賂……”
“我敢說。”張瑩話還沒說完,李建就大聲喝道:“我李建行的正,有什麼不敢說的,今日在這奉天殿內,我李建敢大聲說出我沒收任何賄賂!”
張瑩明顯不信,甚至更加鄙夷的說道:“李大人臉皮厚,在下愧不敢當,隻不過李大人可能忘記了,君前口出妄言可是要夷三族的,你有去看過那五名學子嗎?七十老母在家中整日以淚洗麵,這可就是因為你李大人的手輕輕一揮的結果!”
李建聞聽這話,有些苦不堪言,在按照這節奏說下去,不管對錯,都是他的問題了,總之在大明朝愛民就是古代版的政治正確。
於是趕緊說道:“張大人,咱們就事論事,本官依照大誥所下的行文在禮部都有記錄,你若不信可自去查驗。”
朱允炆聽到這大概意思是懂了,看這樣子是因為這幾名學子犯了什麼事,給這李主事抓住了做了處罰,而人家現在不服,找上門來了,不過……這和本次朝會有什麼關係。
還是給他們打斷吧!不然這大朝會可沒法開完,他還想早點回去吃點湯圓呢!
“倆位愛卿的意思朕聽明白了,不過,今日朝會也不是你們吵架的地方,會後讓三法司看看情況吧!是對是錯也給人家學子一個明確的交代,不過該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
學子有錯那就按律法來,李愛卿的問題那就解職查辦!”
朱允炆話裏的意思還是有些偏袒李建的,怕三法司迫於壓力放棄了他,還特意提了一句,對朱允炆這個皇帝身份來說,最好的事情是沒有輿論壓力,這對於朝廷的威信是有影響的,當然真的是官員做錯了也不會專門去袒護就是了。
事情的發展沒有按照朱允炆設想的進行,監察院也是有大佬支撐的,景清緩緩走出隊列,他是監察院都禦史,有責任這個時候支持下屬。
“陛下,此事依臣看來還是應該發回監察院,既然有事牽扯到李主事,那他就應該要避嫌接受調查,而不應該繼續擔任職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