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有?”馬保民深深吸了口氣。
“沒錯,必須有,因為我們沒有選擇,我們也沒有退路,隻能迎難而上!”程翔隻能這麼說,信心他是有的,但是,剛剛看向窗外的時候,他就打開過係統,粗略看了一下,要解決眼下的問題,要解開那把鎖,至少要有完整的基礎級基因編輯知識才有辦法去嚐試。
而一個完整的基礎級知識,就是一百萬經驗,現在,還差的遠。
而更讓程翔憂慮的,不是這把刻在人類基因上的鎖,而是,刻上這把鎖的它們。
它們,遠比這把鎖要可怕。
馬保民倒還沒想那麼多,他目前最想聽到的,就是現在就有辦法解決掉眼前的這個問題,但是,轉而想想,其實程翔給出的回答才最符合常理,這樣棘手的問題,怎麼可能馬上就能解決。
能找出問題就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而解決問題,不光光是受限人的知識,還受限很多因素,比如工具,比如材料。
“至少,程所長沒有放棄。他這麼出色,這麼年輕,一定可以。”馬保民感覺有希望,但隻要有希望就好!
“那要怎樣做?我們能做什麼?”馬保民再次急切問道。
程翔理解馬保民的急切,如果不是自己有係統的存在,估計也好不到哪裏去,也會感到驚慌。麵對未知,而且還是帶著如此惡意的未知,沒有幾個人能心靜如水。
“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腳步,大幅加快對生物科技的投入和全麵發展!”
”因為我們無法確定,這把鎖究竟是它們一時的玩樂,還是真正帶有目的的行為。我們不能拿人類的命運去賭,所以,隻能往最壞的情況去設想。”
“原定的3608計劃的速度不夠,我們需要更快。讓更多的人投入到生物領域來,眾誌成城,才有機會,有希望去解決這個問題!”
馬保民認可點頭,這樣的事情,必須進行更大的動員,讓更多的人才進來,隻依靠一個人,終究是不現實的,隻有大量的人才,資源的投入,隨著大量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基因操作的經驗和認知繼續提升,各方麵的工具全麵跨越,這個問題的解決才會有希望。
……
很快,實驗內的最終結果封存,裝箱。
而接下來幾天的時間,程翔去了一個重要的地方,成功見到了幾位平日隻能在電視裏看到的人。
數天之後,程翔滿載而歸。
緊跟著,五天之後,原定下個學期增加的兩千教授和博士隊伍火速抵達星城。沒有舉行龐大的歡迎儀式,歡迎儀式比起首批到來的成員更加的簡潔,快速。
所有成員第一時間被分散打入到已有的九十二個研究小組,人員猛增兩倍,測試和封裝效率直線拔升。
同時,在城郊分配給生物學院新校區的那塊地,隨著大批大批的工程車從鐵路運輸而來,工地立刻開啟了基建狂魔的節奏。數十個項目同時開工,上千工程機械日夜不停的工作,項目進度如同坐了火箭一樣快速攀升。
所有使用的材料,完全不計成本,要求隻有兩個,第一,質量必須達標,第二,速度必須要更快,越快越好。
工人們三班倒的工作,機器徹夜轟鳴。
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在三千多名生物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測試,封裝過程快速完成,緊隨其後,在湘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醫學院教授團的共同努力下,取名為‘生機’的癌症專殺實驗機於2036年12月10日裝配成功。
此時,以陳翔為首,沈康文,單紹賢,柴宜民等院長,以及一百多名研究小組重要成員代表,齊聚於裝配中心。
程翔手中捧著的正是剛剛裝備成功的第一台實驗機,設備表麵還留存有微微的熱度,整個設備看上去,如同一個小型電飯煲模樣,是一個兩頭小,中間粗的的圓柱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