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可若是不能物盡其用,同悠又覺得有點虧。
想了下,她在平台上發布公告:看到許多朋友對我的學習筆記感興趣,既然如此,我準備免費發布在個人公眾號上,如需要請自取~
個人公眾號是同悠直播了半年左右,在粉絲的建議下開通的。
一開始她沒太上心,隻把公眾號當成是學習直播的補充,在上麵總結一些粉絲提問比較多的題型解法。直到某一天,有廣告主動聯係洽談商務合作。
當時同悠還不到16,自認為成熟了很多,但牽涉到金錢,也像普通孩子一樣緊張,當即就跟父母說了這事。
同悠爸爸媽媽是高中同學,在他們那個年代那個環境,能考上高中已經很厲害了。雖然因著這樣那樣的原因都沒能更進一步,但兩人眼界視野卻比身邊的人要開闊很多。特別是同悠爸爸,以前在村裏做過代課老師,後來自己開了個書法班授課,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
夫妻倆借助網絡認真查了一晚上,不僅明白了來洽談商務合作的廣告主為什麼能主動找上女兒,還大致了解了新媒體變現的一些方式。當時家裏雖還不至於彈盡糧絕,可賣房治病剩下的錢也不多了,再加上同悠媽媽雖然“奇跡”好轉,但身體到底大不如從前,還有一些藥不能斷,家裏的經濟狀況著實有些緊張。
因而,當時正暗暗為生計著急的夫妻倆一了解清楚,頓時就心有靈犀地對視了一眼,準備試試這個對他們而言非常新穎的行業。
於是,先是接廣告、開通流量打賞,後來親自學排版、寫軟文,認真經營公眾號,再之後,開始在其他平台開通賬號認真經營後引流……兩人到底不是常在網上衝浪的年輕人,一開始探索時笨拙又緩慢,走了很多彎路,每月能賺個千把塊就不錯了。但兩人有耐心,又把這當成全家擺脫困境的希望,一心撲在上麵鑽研了小半年,總算是見了些成效。
如今,經過兩年多的積累,知名度增大很多,收入也跟著翻了好幾倍,雖不至於一夜暴富,但至少不用擔心哪天連房租都付不起了。
自己一時興起開的學習直播能帶來這樣的“連鎖反應”,也是同悠萬萬沒想到的。不過,眼看著努力在自己麵前佯裝樂觀堅強、但其實眉眼間掩飾不住愁苦的父母能真正看到生活的希望,日子也過得一天比一天開心,她自是很樂於看到這種變化的。
當然,對歸結起來導致這一切的小圓珠,同悠也同樣感激萬分。
經濟狀況轉好後,為了方便同悠學習和更好地做學習直播,家裏陸續買了直播鏡頭、電腦、打印機和掃描儀,裝備可以說相當齊全了。
因而等同輝王玫提著豐盛的鮮肉蔬果回到家時,手腳麻利的同悠已經掃描好幾個錯題本了。
“也好,咱家情況慢慢好轉,多虧了熱情的粉絲們,能回饋一些也蠻好。”聽女兒說起她的決定,王玫很讚同。她是一隻腳邁進過閻王殿的人,經過那一遭後,整個人通透了很多,對於現實給予的一切,一直保持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敬畏。
同輝也誇女兒想的周到。“剛回來的路上接到了劉總的電話,聽說你考了好成績後很高興,說過兩天準備親自過來給咱道賀呢。”
這位劉總是一家不知名文具品牌的老板,據說幾年前看上了線上銷售的渠道,往裏麵砸了不少錢,但因著品牌沒什麼知名度,價格上也沒什麼壓倒性的優勢,一直不溫不火的。在同悠讀高一的時候因緣巧合注意到了她的學習直播,輾轉聯係上想請同悠給他家的文具打廣告。
當時同悠學業繁重,學習直播一旦開啟,基本就是埋頭做題,筆和本子都是消耗品,見有人主動提供還倒給錢,當時就想一口答應。還是王玫長了個心眼兒,說得先試用下看看質量,不然隨便啥廣告都接不是敗壞自己的聲譽嘛。
好在經過試用後,同悠覺得劉總家的文具挺好用,單論實用性其實不比那些知名品牌文具差,於是很快就確定了合作方案。一開始是在學習直播時使用劉總家的筆和筆記本,後來添了文具袋、筆筒之類的小擺件。再後來,劉總看到了效果,腦子靈活的他見同悠陸續分享了幾次得書法比賽獎章獎牌的經曆,主動提出說要合作做聯名產品。
雖然給的分成比例不高,但總比單純打廣告錢多,同悠沒多猶豫就跟父母說願意做。於是,同悠在學習之餘練字、寫字,本身就愛書法並且有很高造詣的同爸爸負責設計、排版,父女倆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劉總那邊做出成品後,見銷量跟同類產品相比明顯高了不少,就一直保持著合作,還會定期更新……久而久之,同家跟劉總的關係也在持續的合作中熟絡起來。
同悠對那位劉叔叔的印象沒有很好也沒有很差,在她印象中就是一個標準的生意人,是讓她第一次真切理解何謂“現實”的人。
就像這會兒,聽爸爸說劉叔叔要親自過來道賀,她心裏冒出的頭一個想法是那位叔叔估計又從她身上看到什麼“商機”了。
不過,來就來唄,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她也沒有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