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隔離倉上的紅燈轉為綠燈,示意可以打開進行轉移材料。
秦風屏住呼吸,迅速將其打開取出倉內已經完成的固體薄膜電解質。
在取出後,秦風用最快的最穩的速度再將其放入手套箱中,並且去除水氧含量。
這一項步驟屬於這個工藝中的難點,如果讓剛剛完成的固體薄膜電解質在空氣中多呆一會,在空氣中的水和氧會導致其活性降低。
因此秦風需要以最快最穩的速度將他放入手套箱中進行進一步的處理製作。
放入手套箱後的下一個步驟就是需要檢查固體薄膜電解質。
雖然秦風在在意識空間中練習了數百次這套動作,已經到了行雲流水穩定不會錯的地步。
但中間會不會出現錯誤誰也說不好,因此得進一步的檢查,確認沒有問題後才能進行與其他部位進行拚裝結合。
經過電化學掃描後確認沒有任何問題,秦風便開始製作第二批固體薄膜電解質。
由於實驗室內的儀器設備緣故,不能一次性將一枚電池所需要的電解質給全部做完。
得需要進行分批製作,最後再進行整合連接。
按照第一批出產的量來計算,秦風估計再做個兩批應該就能夠滿足一枚18650電池規格的需要。
經過數小時的製作等待,秦風終於將所有部件材料完成。
接下來就是在手套箱中進行拚裝,這個過程五六分鍾便搞定了。
到這固態金屬鋰電池便算是做好了,隻不過是一個沒有外殼的電池。
固體薄膜電解質在有保護後便可以從手套箱中取出,隨後將組合好的核心部分放入18650規格的外殼中。
在做好填充封閉後,一枚三無固態金屬電池便誕生了。
帶著這枚剛製作好的電池秦風來到旁邊的測試區域,準備開始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
而第一步就是充能放電。
按照目前手中這枚電池的能量密度計算,其中容量大約在7000毫安至7300毫安之間。
以實驗室的快充設備來看,大概要六七分鍾左右才能將其充滿電。
秦風將電池放入快充設備後,便將防爆板關上,隨後啟動快充。
在等待充電的期間秦風開始製作第二批電池的準備。
為電池充電的時間很快便過去了,秦風回到快充設備前,在麵板上顯示著輸入電量已經有7200毫安了。
看來製作工藝還是十分完美的,快要趕上極限數據了。
相比較於特斯拉使用的18650鋰電池,秦風這款三無電池的電池容量已經超過其兩倍有餘。
不過秦風並沒有取下電池,而是直接啟動一係列的電池檢測程序。
除了擠壓刺穿這種破壞性的測試沒做之外,其他各種環境全部折騰了個遍。
最終秦風也拿到了一份電池的初步報告成績。
固態金屬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能夠達到600Wh/kg,其中電池每克毫安能夠達到165mAh/g。
而充放測試的結果無法直接獲得,但從固態薄膜電解質的降解率來推算其衝放次數能夠達到一千次左右。
並且達到一千次極限衝放後電池也不會報廢,而是內部容量會下降至原來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隻有繼續使用超過一千三百次後才會徹底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