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家有媽寶男弟弟31(2 / 2)

俞夏畢業那年,俞家頻傳喜訊。

頭一件事,自然是俞夏和顧青時終於領證成為了合法的夫妻,舉辦了盛大的婚禮。

第二件事,俞大丫家的三個孩子,張立、張軍和張清清緊隨他們小姨的腳步,順利考上了首都大學。一家三個孩子,成功包攬了省理科狀元、榜眼和探花,哪怕多年以後在當地仍然是一樁美談。

第三件事,俞成才順利畢業以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攻教育,這些年他一直沒有斷過給人補課,也是真心喜歡這個,因此四年大學過後並沒有選擇去求職,而是自己創業。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連俞成才自己都說,這輩子他做的最重大的一個決定就是向李紅雲求婚。

說起來,他和李紅雲的戀情也是一波三折。

他第一次向李紅雲表白時,李紅雲還以為他是在開玩笑,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挫敗的呢?好在俞成才了解李紅雲的性格,堅持了四年才終於抱得美人歸。兩個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卻遭到了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

李家人是看到李紅雲賺錢了、發達了,像餓狼撲食一樣纏了上來,迫切的想要分一杯羹。不過李紅雲早就過了渴望親情的年紀了,對李家人假惺惺的做派隻覺得犯惡心,任憑李家人使盡了招數,根本不認他們。

而俞家這邊,對於俞老三和王秀紅而言,李紅雲簡直是這世界上最討厭的兒媳婦,沒有之一。俞成才費了好大的功夫才讓他們沒有一見到李紅雲就和她吵起來,至於一家人住在一塊?那更是想都不用想的,真要是住到了一起,每天就什麼都不用做光顧著吵架了。

索性俞成才和李紅雲都不差錢,給老兩口買了一套離自家不遠,但是也不近的房子,坐公交車大約是九站。俞老三和王秀紅開文具店也賺了不少錢,幹脆來到首都以後也繼續幹老本行,收入比在縣城時翻了一倍還多。

至於俞大姐一家,也搬到了省城裏。

俞大姐和俞大姐夫能吃苦、肯下功夫,從擺攤開始,到後來擁有了自己的飯莊,再也不用為了吃穿發愁。故土難離,何況他們在省城已經有了一番成就,不願意再去首都折騰,三個孩子也打算畢業以後就回省城,一家人還在一起過日子。

反觀俞二姐,夫妻倆還挺佛係的,喜歡自家在村子裏的大院子,不管是俞大姐勸說他們去省城,還是俞三丫邀請他們去首都,都被拒絕了,夫妻倆隻想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不過錢他們家是不缺的,用俞夏的話講,“二姐夫才是真正的悶聲發大財。”

誰都知道俞二姐夫不差錢,可是沒想到他的資產如此豐厚!說買房子就買房子,還在省城和首都各買了兩套,一點不費勁。人家說了,將來兩個孩子去哪兒他們就跟著去哪兒,不過他們就不在孩子麵前礙眼了,到時分開住也挺好的,孩子們要知道孝順就常來看看,要是不孝,那就當白養了。

這輩子俞夏和顧青時隻有一個女兒顧言妍,在這一代幾乎都是男孩的顧家,被寵到了天上去。

別看顧青時是最小的孩子,和子侄比起來,一到了年紀就領證、婚後第二年就生下一胎女兒的,真是在結婚生子方麵也是別人家的孩子!

自家父親輩分就夠高了,顧言妍的輩分也不低,常常被和自己爹媽年紀一般大的叫姑或者姨,尤其是顧青時的子侄多,結婚生子以後小輩更多,每次拜年時顧言妍都被人團團圍住。小時候還好,什麼也不懂,當個吉祥物,大人笑就跟著樂就行,長大了以後那是真覺得難為情。

你想啊,大過年的一大家子的人聚到一塊,一個小屁孩被一屋子的大人當長輩,別提有多尷尬了。一到過年那幾天,顧言妍要麼躲進屋子裏輕易不見客人,要麼緊緊跟隨自家爹媽的腳步,也省得她自己時總是被人打趣。

結婚五十幾年,俞夏和顧青時很少吵架,最多就是拌幾句嘴,比起動不動就吵得屋頂都要掀起來的俞成才和李紅雲,簡直就是兩個反例。連顧父顧母在世時都誇,“咱們顧家,再沒有比這一對更叫人省心的了。”

他們從相遇到一點點老去,互相陪伴著,送走了一個又一個親人的離開,而這一天,也終於輪到了他們。兩個年過古稀的老人相伴躺在床上,手拉著手,互相依偎在一塊,床邊守著一堆子侄、孫子孫女,還有自家的孩子,在和他們一一告別以後,俞夏和顧青時笑著閉上了雙眼,然後再也沒有睜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