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的話就說到這裏,母後希望兒臣能夠好好的聽聽母後的話,想同的兒臣也希望母後能夠多聽聽兒臣的話。
雖說兒臣可能接下來也是和太子各自走向各自的生活,但是經過這麼久的相處,母後雖說是不太喜歡兒臣,但是兒臣還是知道的,在很多時候,都是母後在庇護我,我在宮裏又沒有什麼可依靠的人,若是母後不喜歡兒臣,或者是說一點都容不下兒臣,後宮裏麵的女人都是精的跟什麼似的,兒臣怕是有十條命都是走不過來的。
所以說,母後雖說在太子的角度看來之前也許是對我不好,但是母後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為人,兒臣心中還是知道一點的。
母後和太子本應該是那種十分親密的母子,但是現在卻走到這一步,雖說不都是因為兒臣的原因,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但是兒臣不得不承認母後現在和太子更多的矛盾其實還是因為兒臣。
所以即使是兒臣和母後再也沒有了那些關係,最後和太子也是走向了陌路,但是兒臣還是希望母後可以和太子和好如初。
相信這一塊不僅是母後的心病其實也是太子的心病,但是太子卻從來都不會表現出來罷了。
至於兒臣和太子之間的事情,那就完全都是兒臣和太子之間的事情了,即使兒臣是太子妃,可能太子妃的休棄要經過很多的步驟還需要權衡很多利弊,但是兒臣也不是什麼一般人,若是兒臣和太子之間的那些感情都沒有了,其實那些事情都會變得不在重要,畢竟我們都知道事情該是怎麼樣的。
兒臣也會自行離開東宮,給聖女殿下留下屬於她的位置的,但是這個位置她能不能坐上那就看她的造化了,即使是坐上了能不能坐的安穩,那就是屬於雲攬月的人生了,到時候也和兒臣沒有一點聯係了。
母後我還有事,就先走了,母後身為一國之母還是陪在父皇的身邊比較好,某個人若越過規矩站在了母後本該站在的位置上,母後大可發揮自己身為皇後所擁有的權利,讓那個人離開。
畢竟母後才是皇後,而淑貴妃隻是貴妃,那怕淑貴妃有著再多的寵愛,淑貴妃還是淑貴妃,成王依舊是成王,但是母後卻不一樣,母後是皇後,唯一的孩子是太子。
不管是在哪一個方麵,母後都是狠狠的壓著淑貴妃的,現在卻是和兒臣討論和太子之間的事情卻把自己的主場給了另外一個和自己爭奪的女人,這才是不明智的。”
沈知鶴斜著眼睛看著不遠處的皇上還有挽著皇上的手笑個不停的淑貴妃,若是自己是不知道皇後是自己麵前的這個女人,還以為皇上身邊的女人就是皇後呢。
皇後也是順著沈知鶴看著的方向看了過去,但是在看到之後臉上卻是沒有一點反應。
“母後,依兒臣來看,若是你能解決淑貴妃這個麻煩,便是對你對太子最好的幫助了,而不是一味的插手太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