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裏發生了許多事,對於熱愛中國足球的人來說,女足姑娘們惜敗決賽屈居第二讓無數國人十分驕傲自豪,孫雯、劉愛玲、張鷗影、高紅等鏗鏘玫瑰的出色表現為中國足球在全世界正了名;
但是男足的不爭氣,終究還是又一次拖了後腿,國家隊自兩年前的“金州之恥”後並無太大的起色,國奧隊也又一次罹患“恐韓症”,在前往悉尼的路上直接給韓國人踢回了老家,自1988年之後闊別奧運賽場已達11年之久,往後的日子更加不知何時是個頭。
日韓鄰國搞得風生水起的校園足球,並沒有在中國引起太多的共鳴,“足球從娃娃抓起”這個口號也喊了十幾年,但在青訓方麵的工作依然是乏善可陳,全國性的賽事製度並沒有建立起來,而日本的全國高中足球大賽已有七十多年的曆史,高下立判。
世紀之交的中國足球,並沒有給人太多的驚喜,依然是像一潭死水一樣波瀾不驚。
在大環境潰敗的情況之下,國內的政策製定者一直在反思,抓頂層的甲級聯賽的指導思想沒有變,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關於加強校園足球這個底部根基的決策終於再次擺上了台麵,有點兵荒馬亂過後病急亂投醫的味道,但總算是回歸到足球的本源。
這其中一項重要的舉措就是即將在年底啟動的“華晨杯”全國中學生足球聯賽,該項賽事由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主辦,是全國的中學足球領域最高賽事,它的誕生也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該項賽事也稱為中足賽,主要是麵向高中生。
但在更為廣大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小學和初中階段依然沒有全國性賽事,為了總結全國性賽事舉辦的有益經驗,為中足賽的成功舉辦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同時也是對更低齡階段賽事推廣的調研,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啟航杯”初中足球大賽。
啟航杯采用縣(區)選拔賽-地市預賽-省(區)分賽-全國大賽的四級競賽製度,力爭擴大全國適齡學生的參與度,解決長期以來無賽可踢的局麵,為下一步搭建全國性青少年賽事框架奠基。
“啟航杯”采用九人製,全國大賽在1999年11月初舉行,恰好是在“華晨杯”開始前一個月,暖場熱身的意味不言而喻。
1999年7月5日,陸城縣中學校園內,結束了考試的學生在往外麵走著,每個人臉上各異的表情也可以看出考得如何。
這場考試是陸城中學初中部的招考,作為全縣最好的一所全日製高中,擁有著最好的師資,進入陸中的初中部,也意味著半隻腳已經跨入了這所全縣最好的高中。
陸中是全縣最好的一所重點高中,沒在按地段劃分的普通高中之列,它下屬的初中部同樣不是按地段劃分,想進入的唯一途徑就是參加他們的招考,而前來考試的無疑都是全縣各大小學的尖子生。
陸城縣按地段劃分的普通初中裏,最好的是位於南街的一中,主要接收縣第二小學的生源;其次是位於北街的二中,主要接收縣第一小學的生源。
除了這南北兩所初中之外,在縣城的初中還有三中、四中、溫泉中學和萬丈中學,相對於一中和二中來說,後四所初中由於較郊區或者農村學生多,每年中考的成績是略有不如的。
而縣城以外,在鄉鎮的初中還有位於馬坡的五中、烏石的六中和良田的七中,相對於城區的學校來說,這三所鄉鎮學校的升學成績自然又是低一級的。這十所學校就是代表了陸城縣初中教育的最高水平,貢獻了每年中考的絕大部分上榜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