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年輕人不講武德(1 / 2)

如果說香港隊代表了簡單直接的歐式球風的話,其他的球隊就是正統的中式球風,這場東西對決早在開賽之初就已顯露出強弱態勢。

從小組賽橫掃徽鄂兩隊、逼平強大的上海,獨樹一幟的香港隊就已表明了這屆賽事攪局狠角色的身份;進入淘汰賽以後,又接連將蘇浙斬於馬下,硬朗如歐的衝擊型打法所向披靡;

雖然遺憾地止步半決賽,但從比賽表現來看,北京隊反倒是處處落於下風,要不是隊中核心梁爽的神勇表現和裁判的偏袒,讓人期待的“省港杯”也極有可能夢想成真。

這支香港隊的強大之處就是拋卻繁瑣的控球環節,追求簡單直接的快速出球,三傳兩倒地通過邊中結合的基本套路,第一時間將皮球傳送至前鋒的可觸及範圍,由衝擊力強的前鋒來完成進球得分的工序。

整支球隊就像一條完整的生產流水線,每個人負責的任務都十分明確,每個位置的球員就像流水線上的各個工人,對自己負責的任務進行快速的分檢與梳理,每個人的密切配合之下,球隊就像一部精密的儀器一樣高效運轉著。

這種風格帶有明顯的英式足球高舉高打的特點,幹脆直接、節奏快,麵對著節奏拖遝的大陸球隊肯定大占優勢;廣西隊的球風已算快速直接,但受製於整體水平有限,真正麵對香港這種級別的對手依然顯得手忙腳亂的,手一忙就會出錯,腳一亂就會出差。

廣西隊承受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在場麵上也是處於下風狀態,這種壓抑的感覺與此前的任何一場都不一樣。

此前無論是山東、遼寧,還是廣東,起碼感覺還能有來有往,在下風時能夠緊咬對方,堅決的予以有力的回擊;

此際麵對的對手,感覺與自己都不是一個世界的,有種人鬼殊途的錯覺,你一番努力攻上去,給對方攔截下來以後,對方也不跟你囉嗦,三下五除二就反擊到你身後,一棍棍的悶棒從頭頂上使勁砸過來,一臉鬱悶的你被砸得天昏地暗、眼冒金星!

這就像兩人在玩實況,一個選了荷蘭,一個選德國,荷蘭這個中路各種花活,什麼克魯伊夫轉身、馬賽回旋、油炸丸子,一頓騷操作來到門前以後,被德國這個打反擊,就衝著禁區裏有個轟炸機克林斯曼,就一個勁的邊路起球和下底傳中,一頭一個準。

對於下底傳中這種簡單實用的套路,在上一個十年的時候也是十分流行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一高一快組合的盛行,就是與這種風氣相契合的,甚至在聯賽當中還出現過“頭球算兩分”的奇葩規定。

九十年代中後期以來,國內足球向巴西、荷蘭、南斯拉夫這種技術流派看齊,逐漸摒棄這種單調的一招鮮戰術,轉而開始追求場麵漂亮的控球打法,國內教練的執教思路裏多了很多技術元素,長傳衝吊被當成了舊玩意,很多球隊也羞於使用此道。

國內足球追求的是守得穩健,攻得漂亮,而如果隻是單純的以單一的套路去主導比賽的話,尤其是被人加上“頭球隊”這樣的稱號,任何一支球隊都不會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