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辦法(1 / 2)

、半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逝,遠在北疆的蘇淮嬰托人傳來了一封奏折。奏折上字跡虛浮,筆畫有些微的淩亂甚至停頓,讓人差點懷疑,這不是往日一絲不苟的蘇淮嬰的親筆。

原來,蘇淮嬰去了北疆之後,根據那封“密信”,確實找到了一些線索,值得欣喜的是,他找到了那封信的代筆之人。

那人是一位生活在北狄和大榮國邊界的中年書生,屢試不第,隻好以代寫書信為生,有模仿別人字跡的本事,直至以假亂真。他承認,有人曾經讓他寫了一封信,並給了他很大一筆報酬。他是個聰明人,知道裏麵的內容太過駭人,其影響難以想象。他怕被人滅口,帶著家人偽裝成波斯商人,混入波斯商隊之中,這才逃脫了追殺。

蘇淮嬰在上次調查溫鶴南的案子時,因為行事大方,不計較銀錢,結交過幾位酒肉朋友,在他們的幫助下,才輾轉找到了那位書生。

但這差點要了蘇淮嬰的命。

就在蘇淮嬰找到他、請他進京為靖邊王府作證的那天晚上,書生的家裏闖入了兩個黑衣刺客。書生一家老小五口人全部被殺,蘇淮嬰雖勉強保住一條小命,卻身後中了一刀,肋骨也斷了兩根。若不是他的酒肉朋友們發現的早,他就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了。

蘇淮嬰沒了證人,半個月來的努力化為泡影,更因為傷重,隻能找了個地方休養身子。他惦記著京城的案子,這才寫了一封奏折,托付給別人,請陛下派人前來調查。在他看來,明顯有人在針對靖邊王府設局,目的是離間榮國的君臣關係。

他認為,代寫書信的人雖然慘遭滅口,但偽造靖邊王王印的人,尚未找到,這或許是證明江寒清白最直接的方式了。

蘇淮嬰的奏折猶如一杯清水,對於京城的那團大火,並沒有實際性的作用,隻能勉強降降溫,這還多虧了太子從中幫扶。

這天晚上,許久沒有從朝政中抽身的皇帝陛下,頂著大了半圈的腦袋去了皇後的寢宮。他本沒想著從皇後那裏得到什麼,所以皇後的“淺陋之見”是他的意外之喜。

皇後柳氏是太子容敬之的生母,是前任丞相的妹妹,縱然上了年歲,卻因為卓然的地位而恩寵不衰。她的話,皇帝總是要聽一聽的。

皇後屏退了侍女們,小心地為床榻上的皇帝推拿按摩。香爐裏焚燒著安神的香料,桌子上的兩盆彩霞紅牡丹嬌豔欲滴。

皇上難得偷懶,愜意地伏在床榻上,昏昏欲睡。

皇後一邊敲打著皇上的肩膀和手臂,一邊用軟綿綿的聲音說:“陛下都多久沒有睡個安穩覺了?臉色都憔悴了許多呢。”

皇上打了個哈欠,眯著眼睛抱怨說:“一團子爛事,哪裏睡得著?眼下這個案子,一邊是晉王麾下的得勝王師,一邊是靖邊王府屢立戰功的西北野戰軍,稍有紕漏,就會惹得一方不高興。說什麼三司會審,那些朝臣們沒有一個正兒八經幹事的!都怕擔幹係攬責任,蜻蜓點水一樣地審案子,到最後還不是讓朕作難?”

“其實……臣妾覺得,這也不是難事,”皇後說,“或許是陛下把事情想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