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蘇淮嬰隨身保護的江寒沒有片刻停留,一早下達了下一步的計劃。她清楚地意識到,容敬之之所以沒能在宮門口多安排兵馬,而使江寒等人比較順利地進入皇宮,除了他沒有料到河間王蘇信臨時倒戈、將他派出去抄沒江家的禦林軍扣押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兵馬數量遠遠不足。
他沒有充足的準備製衡陛下安排在宮中的武裝,也沒有抓住被他視為死敵的晉王容慕之。
所以江寒決定兵分兩路:江寒與蘇淮嬰一路,順著正陽殿往陛下寢宮行軍,目的是尋找容敬之,也就是陛下的下落。白擒虎與秦穆則直奔怡妃娘娘的寢宮,或許在那裏或者周圍,能找到被圍追堵截的容慕之——就算容慕之不在那裏,順著怡妃的寢宮向東行軍,既能進入皇後的正宮,也因為大路開闊,可以自由變化行程,能與江寒的部隊形成掎角之勢。
畢竟目前皇宮內的形勢尚不明朗,必須分散兵力便宜行事。
白擒虎表示了反對。他堅持將秦穆留給了江寒,以保護她的安全。經過簡短的爭執,江寒屈從了白擒虎的意見。
沒有什麼事是刀劍和殺戮解決不了的。江寒雖不嗜殺,卻對這個道理非常讚同。在通往正陽殿的路上,他們遇到了零零散散許多抵抗,但這樣上不得台麵的“小打小鬧”,幾乎不能影響江寒大軍前進的步伐。秦穆越殺越精神,很快為江寒一眾人開辟了一條安全的道路。
麵前就是正陽殿。江寒停住了腳步。
在正陽殿最高處的台階上,站著兩排、約莫六十來人的弓弩手。他們與江寒在宮門口遇見的行事倉促、反應遲鈍的禦林軍不同,這些人嚴陣以待,帶著寒光的箭鏃直楞楞對著江寒和蘇淮嬰。
躲在怡妃寢宮外的佩玉閣的容慕之,此時已經精疲力竭。他的身上多了許多刀傷劍傷,沒入後背的箭頭還沒來得及拔出來。他雪白色的衣衫到處都是刺目的紅色,看在眼裏讓人心驚。
佩玉閣是陛下的嬪妃麗嬪生前寢宮。麗嬪生前與怡妃關係不錯,兩人都在皇後的威懾下艱難求生,相互作伴。可惜麗嬪早逝,又沒能誕下孩兒,皇後非說佩玉閣晦氣,不再允許妃嬪住在這裏,這裏便荒了,如冷宮一般。
容慕之兒時隨著母妃時常來佩玉閣串門,所以這裏的亭台樓閣,容慕之都記得。想在這裏藏身,躲過窮凶極惡的追殺他的士兵,算不上什麼難事。
躲在一個佛龕底下,聽著外麵亂哄哄的搜查聲,容慕之倚著佛像頹然坐在地上。看著冷眼旁觀世間百態的神佛,容慕之又惱怒又悲傷。他不明白,他前世今生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蒼天、諸神要奪走他的一切,把他逼到絕路上去。
他曾經深愛風晴色,不幸風晴色被人算計,死在他的懷裏;而今,與他相依為命的母妃也難逃厄運,死前七竅流血,慘不忍睹。
這些看似都與一個叫做江寒的女孩有關,可這個女孩,也不過是那些人爭權謀利的犧牲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