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為了給江寒借路,蘇淮嬰提著幾個禁衛軍的腦袋來跟容敬之談判。他告訴容敬之,江宏是江寒的全部,為了江宏,江寒是什麼都舍得的。尊嚴,地位,權力甚至生命。無論對方是誰,無論對方身在何方,執著如她,定會討一個公道。
況且,靖邊王府雖不喜歡結交朝中大臣,也不涉黨爭,但這並不代表朝中沒有剛直純正的大臣願意為靖邊王府出頭。就算沒有,他河間王世子蘇淮嬰,也必定會站出來。不知道到那個時候,河間王和他的門生故舊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如果說容敬之在聽到蘇淮嬰的話的時候,心中產生了怯懦,當他得知江寒為了報仇,千裏奔襲,幾乎將涼國滅個幹淨的時候,終於完全喪失了膽量。他明白,自己的小算盤打錯了。
所以他龜縮於肅州,召集他的門客幕僚們給他出主意。在否決了入京請罪和自貶出京的提議之後,他選中了造反的建議。
但是造反需要時間,也需要人手,去對抗屯於京城之外的靖邊王府的野戰軍和駐守皇城的禦林軍。
巧的是,陛下秘密派了人來,告訴他江寒一心想讓皇帝親自懲治太子,想讓容敬之背負著滿身的罵名為江宏賠罪,想堂堂正正地報仇,所以提前遣回了野戰軍,讓野戰軍返回了朔州。陛下的意思是,讓太子負荊請罪,到時候由陛下親自出麵,請江寒諒解太子的無知,這件事也算解決了。
容敬之便問:“父皇打算如何處置我?”
來者躬身說:“陛下說了,這件事是皇家理虧,所以太子的封號要暫時奪回,貶為藩王。不過太子不必太過擔心,等過一段時間,人們逐漸遺忘了這件事,會讓太子您立幾個功勞,找個借口重返東宮的。”
傳話的人非常認真負責,說的都是陛下的原話,但聽在容敬之的耳朵裏,總覺得沒有這麼簡單。他極其懷疑那人說的答案是為了逢迎現在還是國儲的他的客套話,不是皇帝的原話。
他想,他涼薄的父皇一定會說:“這樣的不肖子,罪過滔天,要想堵住悠悠眾口,必須廢了他!國儲之位,還是另選他人吧!”
一定是這樣的。
所以他“為了自保”,必須先下手為強。
他讓人扮成他的模樣留在肅州,自己則快馬加鞭,連夜趕回京城,回到他母後的身邊。他要得到他母後的支持,用最痛快的方式贏得這個渴求了太久的天下。
起初,皇後是反對容敬之的做法的,因為時間倉促,行動又太冒險了,但在容敬之的軟硬兼施的勸說下,她隻好答應了她心愛的兒子的請求。
她的兒子,是她終生的依靠,她怎麼能不和他站在一起?
她向容敬之推薦了司馬瓊,且以“西北野戰軍白虎營屯兵京城之外,威脅皇城”為由,急召禦林軍首領宮駿大將軍,並將其秘密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