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眾魔首無計退敵;劉一銳應戰證勇(1 / 2)

原來此千夫長,昔時曾在西域大皇子旗下為一百夫長,因作戰英勇,敢效死力,所以得升了一級。又因守西域之兵士經常輪換,所以調撥至此處。

昔時其曾隨大皇子在西域平過不少妖族叛亂,攻城拔寨,皆是那大皇子或率銀雕神隊飛入城內殺散守城兵士打開城門,或是一馬當先,直衝城門之前用錘捶開城門,所以其屬下兵士對於大皇子幾如天神般敬服仰望,而彼等此時雖然是四麵被圍,身處死地,且亦被人族之疲敵戰術攪得疲憊不堪,身心委頓。但其仍然對人族這種隻打雷不下雨,隻騷擾不進攻的戰術打心底裏看不起,認為這是懦夫之行,雞鳴狗盜之術,空耗時日,不足效法。

若是平時,這位千夫長所言,定能得眾人讚同,但此時之形勢,眾人皆已心知肚明,那門外人族兵士所以不攻城者,絕非力不足為此,亦非怯懦不敢戰,除了不想本身士卒死傷太重之外,還另有所謀。

但那所謂“賽子房”、“勝諸葛”二人,彼等之智識,較之這大一朝頂尖謀士如台吉、銘製、厘斯、照皋等,皆相差太遠,所以雖然明白這是七首領故意不取,另有所謀,卻未知彼等所謀者為何?

那嘉明聽了這名千夫長之言後,開言曰:

“大人所言謬矣!若論披堅執銳、衝鋒陷陣,則人族固不如我族矣。然若論利用形勢,巧借外力,製造機巧戰具,且熟練用之。則吾族拍馬亦趕不上人族。

我太祖能取人族天下,蓋因人族雖有能征善戰,忠心謀國之臣。怎奈彼等奸佞之臣執掌忠樞,嫉賢妒能,忠臣能臣皆被陷害而死,且人族內部水旱災害頻發,群盜蜂起,流寇遍地,我族乃得趁機而入也,此等機遇太過機巧,乃是天意耳,不可以常理度之。若是人族江山未遭此等事故,忠臣能臣為用,我族此時應還在那北冥苦寒之地漁獵為生,哪可能取得人族天下,而臣虜彼等乎?”

“二位大人,我等皆是一介武夫,隻知服從上級軍令,軍國大事非吾等所知也,空談無益,然當此之時,我等當如之何乎?我與屬下兵士言隻須堅守三日,則金陵兵馬必已至此處矣,今已是第二日矣,若明日兵馬還不至此,恐士卒氣泄矣。”

那三位千夫長皆異口同聲,向二人問道。

“唉!這起事之人族首領,極為譎詐,兵法雲:圍城缺一,一般圍城者,若城高池深,難以攻破,則留下一缺口讓敵可潰逃,如此敵見有活路,則守城意誌不堅,從缺口逃生。再或在其逃亡必經之路埋下伏兵擊之,或用騎兵尾隨擊之,或二者兼用,則城可攻破,敵亦未必能逃掉,若如此,吾尚有計可活部分人馬。然此部兵馬,卻將吾等圍得如鐵通一般,一缺未留,無分日夜皆一刻不停騷擾,縱是諸葛在世,子房複生,遇到此等情形,恐亦無能為也。我等如今還有何計,隻能堅守至援兵至而已,屬下軍士氣泄卻亦無妨,因為彼人族反賊亦並未對吾等勸降,隻須告訴兵士們,若城破,則人族必盡屠我等,堅守待援,或許還有活路。”

那三千夫長聽言後,亦知此時情形,隻能如此,無有他計,人族反賊連“降則不殺”這條路皆未給,難道還能主動打開府門,投降伸頸待戮乎?

這五人商議一番,飲酒一番之後,複上府門城樓上巡視守備情況,隻見那城樓之下,已暫停了拋石機,火箭等進攻。城樓下有七人,皆騎著高頭大馬,銀盔銀甲,手持各類兵器,在城樓下指指點點,似乎在商討進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