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受獎兵士,興高彩烈領了獎之後,複回歸原位,旁邊兵士則且羨且妒,不少兵士還向獲獎兵士拿那獎牌在手上觀摩,觀之又觀,看之又看,才依依不舍又還歸原主。
劉大元帥見此情景,則複鼓足中氣開言曰:
“今活人已賞,那因起事而已獻身歸天之兄弟,更該重賞獎勵,因其人已死,無法上來領獎,還請其生前親近兄弟暫時幫代領,等來日稍安定之後,再將獎牌交與其家屬,此獎牌在某管轄範圍,或是日後開朝換代之後,其子或其弟兄,無論欲科舉,從軍,為吏,同等條件下皆可優先錄用,且可免其子終身徭役及稅賦。
若有年幼幼子,或年高父母,無法自養,則由軍中每月支付糧米若幹,直至幼子成年,或是父母離世方止。”
言畢,又念了一大串名字,包括那孔部受劉部詐降包圍,被述慎所部魔兵射死,及不願投降,撞碑而死之弟兄,無論是奪取黃州城犧牲,或是在外起事犧牲之弟兄,統統授予金質英烈獎章,上麵寫有犧牲兄弟之姓名,籍貫,家屬名字,及犧牲時地點,年齡,其搏鬥時大略概況。
而那代領獎之弟兄,則表情沉重,雙目噙淚,不少皆小聲喚犧牲兄弟之姓名,曰某某,汝之犧牲未白費也,某等已奪取黃州,劉大元帥會恩養汝家,汝可瞑目矣!
當念至那劉大元帥詐述慎助魔兵圍攻孔部,那罵劉四九為人族敗類,生不能殺彼,死亦當為厲鬼啖彼之肉,滿臉絡腮胡子的大漢名字之時,那劉大元帥仍然雙目含悲,吩咐屬下,將此英雄遺體抬將上來。
隻見這英雄此時仍雙目圓睜,須髯如戟,表情仍如臨死之時一般憤恨不甘,那劉大帥跪之於地,雙目垂淚,親撫其麵曰:
“義士,某當時為此三十萬弟兄身家性命,為天下人族之望,為匡複人族江山,為吾等人族子孫不用再代代為奴為婢,任殺任戮。不得已詐那述慎,犧牲汝等以獲信任,今黃州已被某等成功奪取,汝欲食某之肉方肯瞑目,某亦成全汝。”
言畢,立拔出腰間寶劍,砍下左手小指,將小指放入義士大張之口中。
那大漢亦仿佛聽懂了劉大帥言語一般,竟然眼角出淚,雙目乃閉。
台下兵士見此情景,早已哭聲一片,跪伏於地曰:
“大元帥當時苦衷,天知、地知、神知、鬼知,天下人皆知,又何苦自傷若此。”
而其中一位上台代為領獎之大漢,更是哭成淚人,跪於台前曰:
“大元帥,此人乃某胞兄也,某等皆已明白大元帥當時苦衷,大元帥何苦自傷此千金之軀乎。”
那劉大元帥砍完自己手指後,曰:
“某平生最恨叛徒,賣自家兄弟性命,換一己之富貴榮華,某當時雖然迫於形勢,不得已腆顏婢膝,曲身事魔賊,雖是臨時權也,然某心中亦如食那綠頭蒼蠅一般肮髒惡心。日後,弟兄們無論誰人,包括某與台上六位弟兄,誰再敢腆顏事魔,賣弟兄求富貴榮耀,人人皆得而誅之。
某生平亦最欽佩此等嫉惡如仇,視死如歸之壯士,當時四麵被圍,彼持一鐵鍬竟敢擊向叛徒,此壯士之勇烈,世所罕見。上陣殺敵有九指足矣,某又何惜一無用之指,而令壯士死不瞑目乎?”
劉大元帥見此人胞弟已哭成淚人,乃上前問曰:
“汝喚何名?何方人氏?年齒幾何?家中還有何人?”
“某乃姑蘇人氏,姓陳,今年十五歲,某兄十七歲。父母皆已離世,某與某兄皆未曾娶妻,家中隻某兄弟二人,今家兄已逝,隻某一人而已,某與家兄皆無大名,吾名陳二狗,家兄名陳大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