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1 / 2)

劉季叢還想請葉鋒,回府城飲宴卻被他婉言拒絕了,說是要在這田莊裏,體驗體驗田園生活,實則是心心念想好好欣賞一番,剛到手的私產。

苦勸片刻無果後,沒辦法劉季叢隻能帶著人馬回轉府城。

目送劉季叢一行離開後,在千恩萬謝的劉老兒的安排下,暫時安頓在了村中一間閑置的舊屋內。

夜晚葉鋒等下地的青壯們回來後,便被劉老兒的兒子,請去他家一同吃晚食。

吃的就是普通農家的飯食,少油寡鹽,飯是普通的糙米沒經過磨礪,飯色黃黃綠綠的,咬上去既不軟糯也不香甜。

而下飯的隻是一些綠綠的菜羹,菜羹裏略帶鹽味,但葉鋒能看出來,這飯食已經是劉家能拿出最上席麵的飯食了。

劉老兒的小孫子,捧著飯碗狼吞虎咽,可見他家平日裏也吃不上一頓稻飯。

閑聊之際了解到這小村子,都是劉家的佃戶。

因之沒有正式的名字,被附近幾座同樣是佃戶聚居的莊子,叫做劉家田莊。

而劉老兒名叫劉能,歲數最大資格最老,等同於普通村子中村老的地位,生有二子一女,大兒子劉廣坤留在身邊,繼承父業繼續做雇農。

而二兒子劉大帥心思活潑,聽老人家說去了府城裏當了酒樓的夥計,也算是門糊口的營生。

而劉家田莊有雇農百九十戶,壯丁二百餘人,連同健婦正好能操持下這五百畝良田,除了這四百多畝水田外,還有不足百畝的邊角土地則被開辟成了菜園果園。

南雲州氣候濕熱一年無冬,稻可產兩季,每季一畝稻田能產稻米三石半,是妥妥的上田。

上繳劉家七成之後,剩下的便是全家的口糧,換成稷麥等粗糧才能夠糊口,如遇到年景不好就得饑一頓飽一頓。

而那百餘畝瓜果園,則是他們的主要收入,產出的果蔬除了三成供應劉府用度外,剩下的還能在府城換些銀錢用度。

這一年下來幾乎不會有什麼結餘。

聽的葉鋒是直嘬牙花子,感覺這劉家收租也太狠了些。

雖然沒到敲骨吸髓的地步,但也著實是在吊著這些雇農的生命線,其實也是他在用前世的價值觀,來看今世的社會形態,當然覺得是濫用權利,壓榨民脂民膏。

但在這些雇農眼裏,劉家已經算是府城中的寬宥之家了,百餘畝果園菜地並不多取外,這地租也是附近最低的。

不止是劉老兒,連他的大兒子劉廣坤,在晚飯間也在不停地誇獎劉家仁善。

這些百姓的質樸,也讓葉鋒打心眼裏有些憐惜,吃過晚飯,葉鋒回到他暫住的舊屋裏,但心裏卻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到底是因為什麼,他會重生到這個世界上。

難道剩下的生命,就應該遵循這個世界的規則,去融入上層?像那些貪婪的蛆蟲一樣,去吸食著民脂民膏?

還是應該給這個世界,帶來不一樣的思想,給這些底層的百姓帶來一些希望,做起碼要讓他們有生有尊嚴,死的磊落,他始終忘不了在石碣村看到的麻木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