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忠烈公(求月票)(1 / 2)

虞府也是厚道,才肯幫著處理後事,遇著苛刻一點的人家,便也是一張席子卷了,扔進亂葬崗裏完事。

一條活生生的人命,便也如扔進湖裏的石頭,不輕不重地揭了過去。

虞幼窈與祖母學了半個時辰的“心術”,虞老夫人有些累了,就讓白芍取了一個匣子,拿給了虞幼窈。

虞幼窈好奇地問:“祖母,這是什麼。”

虞老夫人笑著說:“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幾本書,如《四書五經》一般,也是虞氏子孫必讀的書,你雖是女子,但將來管理家業,這內裏的東西,自然也要清楚一些,才不會叫下人們胡弄了去。”

虞幼窈一聽就明白了。

祖母口中的老祖宗,就是那位被稱之為“六朝第一相”的“忠烈公”,大戶人家子孫後輩啟蒙後,首先學的就是家族史。

從這一刻起,就與家族的榮辱興衰緊密相連。

往後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要以家族榮辱為重,萬不可做了那有辱祖宗,背祖忘宗之事。

虞氏族裏對“忠烈公”的感情也是十分複雜的,崇敬有之,景仰有之,怨憤亦有之,“忠烈公”其名,就是一座壓在虞氏滿族背上的一座豐碑。

一代一代,壓得虞氏族都要透不過氣來。

因“忠烈公”其人,虞氏族的名望空前絕後,大周曆代皇帝對虞氏族也要厚待幾分。

也是因“忠烈公”,虞氏族從興盛走向了落沒。

更是因“忠烈公”其名太盛,以致於虞氏族多年來履薄冰,謹慎低調,唯恐行差錯步,辱了祖宗名望,叫天下人戳了脊梁骨。

虞善德頗有幾分才幹,可碰著了“治藩”二字,礙於虞氏身上這一座豐碑,也隻能以農耕作題解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虞老夫人微微一歎:“這幾本書,你回去好好讀一讀,也不要求你讀通,學會,卻也要讀會,讀懂。”

虞幼窈點頭,讓春曉抱著匣子,就回了窕玉院。

匣子裏擺了一摞的書,攏共十二冊書,其中九冊是忠烈公編撰,還有三冊是《天工開物》。

虞幼窈知道這本書。

小時候上家史的時候,族裏上課的族老就專門提過這書。

這本書極受老祖宗“忠烈公”的推崇,稱它為“富國強民”之作,是千百年來唯一一部“百科全書”。

也是因這本書,“忠烈公”入仕之後,便也極重視農、工、商,後期編寫了不少相關書籍,也都是受了《天工開物》的影響。

虞幼窈取了上冊打開來瞧。

書裏用詞譴句通俗易懂,但裏頭涵蓋的知識量太過龐大,所涉及的知識,大多都是她不曾了解的層麵,讀起來委實吃力。

但《天工開物》確實是市麵上難得實用性極強的書,比如第一卷《乃穀》,就講了農作穀物的土壤、氣候、栽培方法。

讀起來也不會枯躁煩悶。

讀了一會兒,虞幼窈有些累了,手中的書冷不妨就叫人抽了去——

虞幼窈愣了一下抬頭,就見表哥拿著《天工開物》翻看:“《天工開物》,確實是難得的好書,當年忠烈公讀了此書,便留下了“得窺了一斑,而知了全貌,從而天下萬事萬物,皆在掌內”這話。”

說到這兒,他話鋒一頓,就又開了口——

“忠烈公入仕為官之後,前朝內憂外患,一片腐朽,他大力發展農、工、商,改革朝政,起衰振隳(huī,輝)、力挽狂瀾,延長了前朝國祚,卻被指越權專政,受奸黨排擠、陷害,以致政權分化,此時前朝烽煙戰起,外憂內患盡數爆發,已經是回天乏術,這才有了弑君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