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顧清歌沒有係統的話,那她為了所謂的資源啥的,或許會和頂尖的娛樂集團簽約,但既然有了係統,那她還用擔心資源麼?
對一個藝人來說,最重要的資源,永遠都是作品。
有些流量明星,或許能依靠宣傳、炒作火一陣子,但他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糊了,而有些藝人卻能依靠一首歌吃一輩子。
話又說回來,假如顧清歌沒有係統的話,她也就懶得去當明星了。
憑借她如今的顏值以及遊戲技術,她當個遊戲女主播、up主也足以養活自己了。
前世的顧清歌,早年就失去了雙親,隻有奶奶與她相依為命,但她卻在大學裏就當起了up主,慢慢的收入也越來越高,足夠她和奶奶活得很好。
在顧清歌穿越成自己捏的遊戲人物那會兒,她的奶奶已經去世一年多了。
所以她整個人也算得上了無牽掛,很快就進入了攻略模式。
而在這個平行世界,華國因為是世界第一的國家,處於娛樂圈頂層的四大跨國級的娛樂集團,麵對藝人,可以說非常強勢。
哪怕再有才華再有顏值的藝人,一旦與四大簽約後,也得乖乖地履行完十年合同,若要在合同期間解約,那得付出極大的代價。
也隻有真正的超一線巨星大腕,才能獨立出來,以工作室的形式和四大合作。
這個世界的娛樂圈藝人,甚至都被頂層的資本嚴格地劃分成了好幾個等級,從超一線、一線、二線到五線,每個等級能拿到怎樣的待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當然了,資本對外宣傳說這藝人等級都是經過嚴格的綜合考量的,從粉絲數量、代言等級,作品影響力、業界專家評價等方方麵麵來確認等級。
毫無疑問,在頂層資本眼中,什麼明星,不過是他們收割粉絲金錢的工具人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資本都偏愛流量明星、偶像團體,因為他們容易控製,可以批量製造。
願意捧你,給你資源,你才能火,這就是娛樂公司的理想狀態,然後公司當然就更有理由壓低你的分成了。
五線之外的藝人,統稱為公眾人物、網紅之類。
現在這些星探圍繞著顧清歌,在給她許諾畫大餅時,就會說讓她三年之內就至少成為二線明星這種話。
顧清歌當然不為所動,她隻覺得這種藝人等級劃分很扯淡,偏偏不少已經出道的圈內人士,很追求這個評價。
而這樣一來,自然就上了資本的當了,你要提升等級,那你就得好好聽話,如果願意接受大人物的潛規則,那你的路,自然就走寬了,哪怕你粉絲不多、作品也沒啥影響力,但這不是還有業界專家評價麼?
於是,普通人們有的時候總會莫名其妙——咦,這誰誰誰竟然是三線藝人,他到底誰啊,唱過什麼歌,演過什麼劇?怎麼就上熱搜了?
閑言少敘,顧清歌一口氣拒絕所有星探後,其他普通娛樂公司的星探還好,他們有心理準備。